近日,重慶文理學院積極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并通過有組織科研,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賦力,體現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的定位。
調整優化學科布局。學校按照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聚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到“實干擔當促進發展”。一是強化國家戰略,根據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主動融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大局中,按照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聚焦新型顯示、新藥研發、先進制造、山地特色植物等領域,形成特色優勢,致力于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國家戰略中“建新功”;二是優化學科布局,依據裝備制造、醫藥化工、材料工業這三個重慶市支柱產業的發展,有組織地調整、優化學科布局,集中人財物大力發展材料、化工、機械、農業等學科,以優勢學科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堅持目標導向,把有組織科研與未來建成“重慶工業大學”的發展目標有機契合,著重發展工學、理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十大學科群落,形成學科與科研的規?;?、集群化、體系化、鏈條化、關聯化,為未來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打破學科邊界壁壘。高校的院系組織設置通常只與某個單一或特定的學科相匹配,而學校打破學科邊界,按照問題邏輯重組科研機構,使科學研究更有組織性。一是跨學科組建研究機構,如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邏輯,跨文學、數學、歷史學、教育學等學科組建了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二是跨學院組建研究機構,如以教育現實問題解決為邏輯,打破校內二級學院邊界,跨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等組建了重慶市科普基地——教育創新研究院;三是跨學校組建科研機構,如由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重慶市永川區教委牽頭、聯合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市永川中學校、重慶市永川區興龍湖小學等,組建了市級平臺“重慶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試點建設共同體”。
加大統籌推進力度。學校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努力實現“凝心鑄魂筑牢根本、錘煉品格強化忠誠、實干擔當促進發展、踐行宗旨為民造福、廉潔奉公樹立新風”的目標,為開展有組織科研創造優越的環境與便捷的條件。一是統籌地方發展定位,結合永川區“一樞紐兩基地兩高地一中心”的目標,有組織地開展大數據等領域研究,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以有組織科研對接地方發展定位,有力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二是統籌區域產業定位,隨著永川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百億級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形成了“千億集群+百億龍頭+十億專精特新企業”的產業生態。學校通過有組織科研,精準對接地方企業、行業、產業發展需要,著力推進與汽摩、智能裝備、智能家居、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緊密聯系的科研,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賦力。三是統籌辦學發展定位,學校的有組織科研將在對接地方產業與發展定位的基礎上,根據“應用型”辦學定位,建設應用型學科、開展應用型研究、培養應用型人才、創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從而實現以有組織科研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黃偉九 作者系重慶文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