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

  • 首頁>檢索頁>當前

    建設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校

    發布時間:2023-03-15 作者:郭鋒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進一步強調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span>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指出:鼓勵支持學校結合本地本校實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基于這樣的指引,打造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學?!背蔀楸本┦嘘惤浘]中學民族分校的必然選擇。

    陳經綸中學民族分校(原北京市民族學校)始創于1921年,地處北京市東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在1200多名中小學學生中,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達斡爾族、土家族、瑤族等10個民族學生占比逾40%。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和民族工作理論為指導,系統構建“金石榴”教育文化,推進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為特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全方位建設“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學?!?。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校的辦學靈魂

    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強調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多民族學生同生共長的多民族聚居區域的學校,更應該突出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養。為此,學校開發開設專題課程,加強學科課程教育滲透,豐富相關主題跨學科學習和綜合實踐,多措并舉落實教育。

    開發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專題思政課程,強化主題教育。學校根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系列論述,以增進“五個認同”為教學目標,以“認知—感悟—實踐”為教學方式,結合學校實際,構建課程的整體結構,開發并開設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校本課程。

    課程的“基本認知”板塊從民族名稱、人口規模主要分布區域、文化圖騰、標志性民俗事物、代表性民俗節日和文化景觀、代表性歷史人物和文化藝術作品、民族交流融合經典史實等多個方面幫助各民族學生了解生活在身邊的兄弟民族,增強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直接認識;“基本觀念”部分則以前者為基礎,從不同角度穿越時空,系統深入地了解各民族共同凝聚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進程與文化內涵;“基本任務”部分則關聯新時代中國發展的現實,了解中華民族全面徹底擺脫貧困的發展成就和奮力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發展使命。三大板塊從現象到本質,從形象到抽象,使課程有理有據,教育深刻生動。

    實施學科課程教育滲透,貫徹主題教育。學校依據課程標準及相關教材,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內容。融入的路徑,一是抓住學科課程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旨精神的課程內容,上好學科教學中的“大思政課”;二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在各學科中系統開發應用凸顯相關教育主題的教學資源,形成特定主題教育資源庫,并堅持制度化課堂教學應用,將教育落實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之中。

    在各學科課程,尤其是在國家統編三科教材中,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突出主旨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這些都是上好相關主題教育“大思政課”的鮮活而直觀的教材。如統編教材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驛路梨花》一課,講述了哈尼族小姑娘和她的伙伴們養護解放軍修蓋的小屋,方便過往路人遮風避雨、趕路休息。其中,有一個特別的細節:一位瑤族老人在這里得到了幫助后,專門來給小屋補充糧食。在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哀牢山區發生的這個暖人故事,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現實例證。它所反映的各民族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和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再如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和諧與夢想”中《中華一家親》一課、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人教版美術五年級上冊《美麗的紋樣》等,都凸顯了特有的育人價值,將其上成精品課,就是生動、貼切而又高品質的“大思政課”。

    開發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突出主旨的教學素材,結合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合理應用相關素材,滲透相關教育主題,也就落實了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內涵的“學科思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關注、收集和傳遞各民族文化知識,學生接觸、感受和吸收各民族文化知識,師生共同逐步沉淀民族平等與融合、民族共聚與共進的基本觀念。如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白楊禮贊》一課,在學習了身處貧瘠之地但始終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保持挺拔和堅強不屈的白楊樹形象的基礎上,關聯西北民族地區的另一種與之類似的胡楊樹,通過閱讀《胡楊贊》等相同題材的文章,既學習托物言志的語文要素,又增強對民族地區人民艱苦奮斗精神風貌的了解。再如,數學八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一課,借助苗族的服飾、房屋建筑、工藝作品等幫助學生理解幾何圖形的特征,同時感受少數民族文化之美;九年級化學上冊《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一課,教師出示學校所處回族聚居區的民族特色小吃,引導學生探究其食材的組成及營養價值,既落實了學科教學目標,又加深了對民族美食文化的了解。

    開展相關主題跨學科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深化主題教育。2022年頒布的新版課程標準設立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以“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強化實踐性要求”,加強綜合課程建設。其中,綜合實踐活動側重跨學科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這些都為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了陣地。

    在各學科跨學科學習中設計相關主題的學習。學校統籌指導各學科在本學科跨學科學習序列中合理設計相關主題的學習活動,進而匯聚形成覆蓋全校全學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主題的跨學科學習集群,促進教育在這一學習活動渠道的落實落地。

    實施相關主題綜合性跨學科學習。學?;谛葘W生的10個不同民族類型,加上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以“一月聚焦一個民族節”為原則,統籌設計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主題的“民族節月”綜合實踐活動。為了便于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學校還專門建設了三個校內實踐基地:一是以56個民族基本信息與常識為內容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主題校園展館(永久性),二是以師生的民族藝術作品為主要內容的“民族藝術風采”主題校園展廊(每月一展),三是以學生的民族文化研究性學習成果資料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知識走廊”主題班級壁報(每月一版)。依托這三個基地,學生每月聚焦一個民族,以該民族代表性節日為校園活動場景,知民族基本常識,展民族文化板報,唱民族經典歌曲,講民族英雄故事,跳民族風情舞蹈,品民族特色美食,賽民族體育項目,制民族工藝作品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在形式多樣而又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中得到深化與沉淀。

    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校的辦學本色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系統重構教育生活,堅持推進素質教育,保障學校教育品質。

    一是采取科學方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學校以項目反應理論為依據,貫徹《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精神,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建立以“導學—導練—導創”為基本結構、以“快反饋”為運行機制的課堂教學模型,努力實現在“學”中100%學生當堂達成對核心知識的掌握,在“練”中60%至80%的學生當堂達成對核心能力的熟練,在“創”中讓學生最大限度獲得高階思維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各學科教師還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關聯民族文化素材,有機滲透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

    二是豐富課程資源充分滿足學生課后發展需求。學校堅持內外結合,通過自主開發與優質引進,為學生構建了學科延伸、藝體風采、科技探究、民族融合四大板塊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自主開發的“金榴民族美術”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沙燕風箏、掐絲琺瑯畫、馬勺臉譜、哈尼卡(達斡爾族紙偶)等十大系列的中華民族經典藝術樣式的體驗學習活動;引進第三方機構的“中國建筑”課程,帶領學生飽覽中華大地特色建筑,體驗不同風格的民族民居和現代建筑的特征與風情。豐富的課后服務課程為各民族學生全面發展、活潑成長提供了充足而多元的養分。

    “金石榴”教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校的辦學底蘊

    倡導和弘揚“忠誠、團結、成長、精彩”的精神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學校根據這一經典論述,結合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好意蘊,提煉了“金石榴”作為學校的辦學文化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取喻設譬,以石榴籽相連相抱來諄諄教誨;學校析理明義,以石榴的意蘊內涵來自勉自勵,使之成為師生行為與學校行動的精神指引。

    建設以金石榴為元素、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校園主體建筑集中陳列展示中華民族共同體主題經典藝術作品并定名為“民族團結宮”;綜合樓四層樓梯間玻璃幕墻飾以“金榴星球”墻貼,展現學校依托教育集團、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特色教育的辦學追求;學校最高的建筑鐘樓建成“中華民族大家庭”主題展館對學生和社會人士開放;實驗樓墻體飾以“民族密碼”墻貼,展現學校匯聚各民族文化經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辦學內涵;學校各處廊道展示不同主題序列、不同藝術樣式而又各具民族風情的學生藝術作品,醞釀出濃郁的民族藝術氛圍。

    實施以石榴花、石榴果為榮譽標志的系列教育評價。學校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關注民族團結進步觀念與行動,設計了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七彩榴花之星”過程性學生評價制度,再以此為基礎設計了“青榴學子”“赤榴學子”“金榴學子”的榮譽表彰序列,引導學生可持續發展。同時,開展“金榴教師”評選認定,引導全體教師做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

    開展系列校園教育文化活動。每學年,在校園鐘樓開展登樓鳴鐘活動,激勵教師揚師德、提師能,爭做“金榴教師”,激勵學生立宏志、壯胸懷,爭做“金榴學子”;在校園民族團結廣場舉行“金榴盛典”,表彰優秀學子,展示辦學成果;每月聚焦一個民族舉辦民族節日文化活動,在藝術長廊舉辦系列民族藝術文化展;還舉辦民族特色運動會、藝術節,不斷深化師生、家長和社會的文化理解,構建文化認同,傳播文化理念與價值。

    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校,是學?;谵k學歷史、辦學資源,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需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多樣特色、優質均衡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充分彰顯辦學個性與內涵的同時,也將為培養無數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郭鋒,系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民族分校校長)(《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3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_男女高潮喷水在线观看_性欧美xxxx乳_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