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發展呈現出新機遇和新趨勢。系統推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要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作用,積極開展各方合作,打造開放包容的國際中文教育新格局。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還要抓住發展機遇,著力于師資培養和機制創新,抓住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重點,建立成功經驗共享機制。積極應對挑戰,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增強能力,服務大局。
[關鍵詞]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應然路徑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于國際中文教育開展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在新時代對于國際中文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契機下,基于國際中文教育開展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前不久,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復信沙特中文學習者代表時指出,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通過學習中文和參加“漢語橋”交流項目,能夠了解到豐富多彩、立體全面的中國,也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國際中文教育大會上指出,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對中文學習的需求持續旺盛。在中外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國際中文教育蓬勃發展,有力促進了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鑒、民心相通,彰顯了語言學習交流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重要作用。
在對外文化交流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新時代的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需要以此為指導,廣泛開展各方合作,以學習者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堅持質量為先,推廣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因地制宜開發教學大綱、本土化教材教輔和教學工具,創新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打造更加開放包容、更加優質可及的國際中文教育新格局,更好地滿足各國人民學習中文的需要。
一、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機遇
(一)合作辦學的全球化布局初步形成
隨著中文和中華文化的大范圍傳播,我國已經同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等多種形式。各類合作辦學項目發展至今已經遍布世界各國和地區。在開拓合作的同時,國際中文教師的培育也緊隨其后,大批國際中文教師和志愿者被派往世界各地。與此同時,本土化中文教師的培養也未停止腳步,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合作辦學所在地的本土師資力量將中文實際有效地推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引導下,再借由外派中文教師、志愿者和本土中文教師的通力配合,為世界各地帶去中文學習熱潮的同時,也加速了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全球化布局??鬃訉W院作為重要傳播載體,近年來在語言教學和文化傳播的雙重任務驅動下,全球化的孔子學院已經實現了初步布局,伴隨著合作深入開展,規章制度也逐漸發展完善,無論是辦學目標還是教學任務都愈發清晰。在雙方通力合作下,合作辦學的運行機制也逐步完善,教學質量和學習人數持續增長,以孔子學院為代表的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二)我國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和中國開展合作,中文逐漸滲透到各領域的合作當中,外國民眾學好中文的迫切性也越來越高。作為開展各類活動的語言載體,中文在聯系溝通中國與世界各國、促進雙方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學習中文的受眾也逐漸擴大,學習中文的熱度在世界范圍內也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可以看出是我國“硬實力”領域的發展與進步,而與之對應的文化“軟實力”的增強也為國際中文教育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國際中文教育作為傳播中華文化價值的重要途徑,在實現大幅提高中華文化價值吸引力的同時,使國家文化軟實力隨之增強,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又對中華文化的傳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進一步推動著文化傳播活動的創新發展。因此,只要我國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能夠持續發展,國際中文教育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就有立足發展的根本,推進中文國際傳播就會擁有更大的受眾群體。
(三)“一帶一路”倡議提出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該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已與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耙粠б宦贰辈粌H能夠幫助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還有利于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文化交流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發揮著建設引導作用。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發展,文化交流也日趨深入,國際中文教育的人才缺口將會進一步擴大,而開展國際中文教育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能夠有效緩解人才缺失問題。屆時,以國際文化交流為導向的全球文化一體化格局將進一步形成。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過程中,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能夠搭建溝通的橋梁,推動彼此間的文化交流,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開展發揮實踐主體作用。在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穩步發展的同時,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開展還可以借助該倡議實現辦學項目的良性發展,為適應新時代國際文化交流做好人才培養準備。
(四)學科體系發展完備
步入新時代,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國際中文教育發展至今,學科體系逐漸發展完備,這對于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優良條件。此外,國際中文教育作為交叉學科,更是備受重視。國際中文教育涵蓋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等多領域的理論與方法,學科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實用性,發展至今已經形成本碩博三級學科體系。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是我國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的重要一步,而開展國際中文教育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則是促進中外友好、推動構建健全完備的學科體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效舉措。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不僅能夠促進文化交流,還能夠完善學科體系,實現國際中文教育的穩步發展。
二、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面臨的挑戰
(一)運行機制不暢
在國際中文教育面臨提質增效的今天,國際中文教學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也有了許多新要求。由于國際中文教育是面向國際的文化傳播學科,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需要兼顧受眾群體的實際特點,因此,國際中文教育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機制有別于其他學科。長期以來,基于國際中文教育開展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都由中方和外方共同管理。雖然該機制能夠有效聯系辦學雙方,實現雙方的共同管理與監督,但弊端也十分明顯,容易出現辦學行為不規范、辦學秩序受到影響等干擾因素。此外,合作辦學項目內開展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長期以來都要考慮外方要求,中方在合作中長期缺乏主導權,我國派遣的中文教師和志愿者也容易出現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脫軌等情況。受到不同地區的宗教信仰、思想觀念等因素影響,雙方辦學理念往往會出現沖突,導致辦學運行機制不暢,出現教學、運營方面的問題,最終影響中文教學的實際成效和中華文化的傳播效果。
(二)專業人才匱乏
國際中文教育相比于發展初期的對外漢語,人才培養更注重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因此,人才培養難度也明顯增大。這也造成國際中文教育人才不足,專業志愿者匱乏,最終使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無法正常進行。相較于國外的合作辦學項目,我國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雖然培養機構數量較多,但是整體教學質量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部門監管也并未完全到位,使得培養出的人才質量良莠不齊,反過來進一步影響合作辦學的良性發展。雖然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水平逐漸提高,但由于我國國際中文教育起步晚,人才培養體系仍不健全,發展至今,不同地區開展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仍舊無法統一發展步伐,影響了辦學項目和學科本身的發展。因此,要想在新時代開展好國際中文教育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需要在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的同時,優化管理結構和方法,解決好人才匱乏的問題,實現人才培養和需求的有效對接,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深入開展奠定人才基礎。
(三)逆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當前,民族主義日益抬頭,民粹化問題日益嚴重。在逆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全球戰略和競爭格局與形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由于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不同,對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工作造成了一定沖擊。一些歐美國家陸續關閉孔子學院,預示著國際中文教育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在國外的發展將受到一定阻礙,也反映出在國際形勢巨變下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過程中面臨的許多新挑戰。在世界格局發生巨變的形勢下,如何順利有效地開展相關辦學并且發揮出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是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四)經濟發展復蘇乏力
“中文熱”的內在動因是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應將國際中文教育回歸市場,并且尊重市場規律,以此為基礎開展合作辦學。近年來“中文熱”有所降低,究其原因還是全球經濟社會危機頻發。而世界各國經濟復蘇的表現乏力,以及外部環境仍然存在諸多變數,也使我國的外貿出口無法得到有效恢復,經濟恢復發展只能依靠內循環支持,發展的阻力依舊得不到有效緩解。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最主要動因就是國際貿易,影響國際貿易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經濟增長。伴隨國際貿易量的下滑、經濟增速放緩,勢必會給國際中文教育合作辦學帶來一定程度的制約。這會導致我國開展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受眾群體減少,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減少,合作辦學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三、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面對挑戰的應然路徑
(一)促進多方管理合作進行機制創新
機制創新作為提高效率、競爭力的創新性活動,在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過程中需要積極進行,并促進多方力量參與。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開展過程中,引進多方力量進行項目管理與合作,讓多股力量協同合作優化辦學項目的運行機制,可進一步保障國際中文教育開展合作辦學的效果。制定適合當地的教學內容,避免中方師資盲目進行教學產生教育資源浪費,提高教學針對性和學習者的中文水平。政府機構的參與,能夠為合作辦學提供辦學的經濟基礎,促進文化交流,為中方師資提供好的就業崗位的同時提高個人收入,解決合作辦學運行機制不暢和人才流失的問題。此外,多方力量合作管理,能夠發揮出政府的主導作用,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提供深層次指導,提高合作辦學水平,積極引導辦學項目和社會力量進行有效對接,以此提高學習者的中文水平,也為未來習得中文的高素質人才的穩定輸出奠定基礎。
(二)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解決國際中文教育專業人才匱乏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構建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培養緊缺人才。通過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將多種教育元素融入到辦學中來,確保辦學項目適應彼此的經濟文化發展需求,合理調整培養目標,保障人才輸出質量。此外,高校方面還需要積極調整辦學模式和內容,在實踐中利用好現有資源,圍繞學習群體開展專業培養。在形式上則需要積極論證,促進培養體系的優化調整。在充分利用好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為其他領域人才的培養提供經驗,讓國際中文教育人才的培養方向多元化、培養體系科學化。此外,合作辦學雙方還需要加強宣傳,以此獲取資源支持和政策傾斜,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性,保障資源的合理使用,解決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在此過程中,辦學雙方加強溝通交流的同時,還可利用對外開放的優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實現人才培養途徑多元化的有效布局,為后續培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三)創新課程設置促進教育融合
在開展國際中文教育合作辦學過程中,需要積極挖掘不同地區的需求,在傳播中華文化的同時融入當地文化,創新教學課程內容,增加中華文化傳播的包容性和有效性。在機構規劃方面,推動不同合作辦學項目連接成為有機整體,以點帶面,形成一個聯結互通的有機整體,促進整個辦學體系的蓬勃發展。此外,課程教學和組織管理方面還需納入考核機制和評價制度,通過監督考核衡量項目運轉情況和教學實際進度,以此維持辦學項目的正常運行和穩步發展。在具體措施上,可嘗試將部分課程作為來華留學生的預科教學,吸引中文學習者來中國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此外,還可以探索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學科教育,通過探索“中文+職業”的模式,提高中文教學針對性,實現個性化辦學,并以此建立跨地域、跨學科、訂單式的教育教學模式。借助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推動國際學生來華留學的整體化設計和協調性發展,形成內外聯動發展的運行機制和教學方法,實現教育融合的共同體。
(四)調整布局聯動“一帶一路”倡議
考慮到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受挫,開展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也需要考慮到種種不利因素,避開逆全球化浪潮,調整辦學布局,適當傾斜教學資源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規避不利影響。將辦學重心移步到“一帶一路”,既能發揮出語言學習的溝通作用和文化傳播的載體作用,還可以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的文化融合發展,以此凸顯“一帶一路”倡議互通互聯、共同發展的初衷。在堅持“雙方自愿,共同建設,規范辦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包括教育資源在內的多種資源,加大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項目的數量,豐富辦學的內涵,以此增加中華文化在受眾群體中的了解與認知,在跨文化交流中提高對彼此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綜上所述,新時代開展國際中文教育的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總體而言符合現階段對于國際中文教育的人才培養需求和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展望。但就現實辦學情況而言,國際中文教育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仍面臨諸多挑戰。因此,積極應對挑戰,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將是未來階段國際中文教育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辦學的工作重點。(作者 王義學系哈爾濱學院文法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在讀學生,指導教師劉玉杰、劉子楗。本文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省級指導項目“國際局勢變化視域下我國國際中文教育的機遇 、挑戰和應然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10234002])
參考文獻:
[1]胡范鑄,張虹倩,陳佳璇.后疫情時代中文國際教育的挑戰、機緣和對策[J].華文教學與研究,2022(02):49-56.
[2]沈毅,楊志喆.“一帶一路”倡議下漢語國際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9):121-122.
[3]吳應輝,梁宇.交叉學科視域下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理論體系與知識體系構建[J].教育研究,2020(12):121-128.
[4]林金輝.新時代中外合作辦學的新特點、新問題、新趨勢[J].中國高教研究,2017(12):35-37+55.
[5]潘娜.新形勢下海外孔子學院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對策[J].公關世界,2021(08):6-7.
來源:《神州學人》(2023年第3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