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已經閉幕。今年兩會期間,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人才自主培養、鞏固“雙減”成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引導青少年開展讀書活動、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協同育人、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等成為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此外,聚焦中西部和民族地區教育,發現兩會代表委員集中關注的內容主要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鄉村教師的“數字素養”、辦好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支持中西部地區高校發展、重視鄉村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眱蓵陂g,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受到了代表委員的關注和熱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成為實踐的主線,同時也應該加強學理闡釋。為了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創新和理論研究,各地各校積極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研究基地。由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偉大而光榮、長期而艱巨的事業,需要實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相關實踐活動要注重方法。“要不斷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強實踐動力,在增進共同性上多著力、多發力、多用力,推進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比珖舜蟠?、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的建議,引起了兩會代表的共鳴。當然,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時還應加強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精神實質的深刻領會,從學理闡釋上高位把握。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回答好中華民族共同體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歷史之問、時代之問,更要從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的歷史長卷中,說清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價值,講透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必然性、極端重要性和現實針對性。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傳播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故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積極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進程。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聯)民族研究所研究員白瑪措建議,要凝聚起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通過學術傳播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故事,推動各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起建設美麗幸福西藏、共圓偉大復興夢想的磅礴力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通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凝心聚力。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這是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非常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對于高校來說,圍繞“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目標,健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體系十分重要。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民族大學副校長黃曉娟結合民族地區發展的實際,談到高校除了采取一些常規舉措外,還可以通過開設非遺課程、講好非遺故事、探索“非遺+就業”模式等,構建非遺文化教育體系,增強學生傳承弘揚非遺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國人大代表、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庫爾班·尼亞孜十分重視文化發展與傳承,提出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鄉入村盡快融入到百姓生活中”的建議,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生活化的方式進鄉入村,形成無處不在、隨處可見的濃厚文化氛圍。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繁榮的重要載體。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長梅花對此深有感觸,認為國家統編教材就是我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工具,只有溝通才能讓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賞,才能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讓少數民族孩子們走向世界,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加快推動教育數字化建設,提升鄉村教師的“數字素養”
農村現代化離不開鄉村教育的發展,而鄉村教師的素養直接決定著鄉村教育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鄉村教育數字化建設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可以借助教育數字化開辟連接城鄉的教研信息“高速路”,讓鄉村教師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同行,以教育數字化更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
如何讓鄉村教師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建議,要推動教師培養培訓的數字化轉型,可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的“筑基計劃”,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依托,更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東安縣耀祥中學教務處副主任胡國柱建議,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支持,加快更新鄉村教育數字化設備,實施鄉村中小學教育數字化提質升級工程;另一方面,要組建國家級專家團隊,利用線上平臺,加大對鄉村教師的教學培訓和指導力度,以數字化教學手段彌補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
深化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辦好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
職業教育在助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亟待破解經費投入不足、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需求不匹配等問題,要深化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指導職業院校設置與鄉村振興需求高度契合的專業,精準培育鄉村振興人才。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楊曉紅建議,政府在資金投入、項目立項、專家團隊組建等方面加大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重點加強職業學?;A設施和實訓設備建設,出臺涉農高職免補、“公費農科生”、鄉村人才定向招生等政策,搭建多元職教扶貧資助體系,增強涉農職業教育吸引力。一直關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全國政協委員、云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李孝軒對此話題也很感興趣,建議堅持需求導向,深化產教融合,優先發展區域優勢產業、主導產業急需的特色專業,圍繞產業鏈建專業,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引領,扶持區域性高職教育發展。
深化產教系統性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破解“學校熱、企業冷”問題的關鍵。企業要提高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尤其是國有企業應帶頭在產業學院建設、訂單培養、員工培訓等方面加強與職業院校合作。在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看來,產教融合“學校熱、企業冷”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合作成本高,成本回收期較長,獲得感不強。針對此問題,王仁祥建議,要將合作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列入企業考核內容,促進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并積極推進企業員工與教師雙崗互聘,這既是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途徑,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王仁祥說:“只有做實產教融合,才能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支持中西部地區高校發展,大力加強西部高校“雙一流”建設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系列文件,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但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高等教育仍存在明顯差距。優化區域高等教育資源布局,推動形成同中西部開發開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體系,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支持中西部地區高校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主委、湖南工程學院副院長陳赤平呼吁要加大對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調整優化區域高等教育戰略布局、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機制;助力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集群,探索走出一條適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發展之路。
“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接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不斷夯實發展的人才基礎”。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教育論述,對中西部高校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近年來,隨著“雙一流”建設戰略的實施,西部高校也在加快發展步伐,但存在的瓶頸因素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為:發展可持續性欠佳、高水平科研能力不足、高層次人才引育困難等。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莫小峰建議,國家要大力加強西部高校的“雙一流”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方面的投入,支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以此帶動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服務西部地區科技創新,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科技人才是支撐西部地區建設發展的關鍵力量,要立足地區自然資源稟賦,進一步夯實學科水平及辦學特色,結合西部地區現實發展需求建立相應的人才支撐體系?!比珖舜蟠?、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的建議引發了兩會代表的高度關注。尤其是要在人才引進、培養、評價體系等方面給予更多政策傾斜,加速打造中西部地區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是許多來自西部高校代表的心聲和期待。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湘潭大學校長潘碧靈建議,要加大對地方中西部省屬高校支持力度,特別是建設成效顯著或特色突出的“雙一流”高校,可通過適當上浮經費支持比例、政策優惠等方式予以獎勵性支持;與此同時要明確地方政府的“雙一流”建設責任,引導支持省市共建“雙一流”機制。
全面加強鄉村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鄉村孩子身心發展助力
現在大部分農村學校軟硬件都明顯改善了,但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凸顯。“給鄉村學校配備專職心理教師”是一些來自偏遠民族地區代表委員們的心聲。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高級中學副校長黃花春提議要逐步在鄉村學校建立專業專職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并引導監督學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全國政協委員田靜一直以來非常關注中小學校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在前期調研中,她發現許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情況不夠理想,許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教師大多是兼職,專業性不足。田靜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國家課程;對中小學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定人定崗培訓;中小學校要加強與衛生健康部門的聯動,讓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青少年及時得到專業幫助。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建議家校社合力守護學生心理健康,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構筑起更全面、牢固的防護網,需要家校社協同推進、共同發力。也有代表委員建議,要引導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尤其是要加強鄉村學校學生的閱讀活動,讓他們的內心世界更加豐盈和充實,從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助力。如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中學副校長梁麗斌提議,要幫助青少年制定適合的閱讀計劃,促進高質量閱讀,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
除了以上話題,在今年兩會上,“切實保障中西部地區縣中教師工資待遇”“加強家庭教育指導,促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高??萍甲粤⒆詮姟钡纫脖淮砦瘑T強調和提及。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發聲,為民族地區和鄉村教育發展塑造發展新動能、開辟發展新路徑、實現發展新突破不斷凝聚共識。(記者 吳紹芬) (《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4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