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

  • 首頁>檢索頁>當前

    厘清差別化精準支持的民族教育政策思路

    發布時間:2023-09-14 作者:萬明鋼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使民族地區盡快趕上全國發展水平,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即對少數民族優惠和照顧的相關政策。由于這些政策使用了優惠、照顧、扶持、傾斜、特殊等詞語,人們在習慣上把支持少數民族發展的相關公共政策稱為“優惠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講話中回顧了我們黨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實施的民族政策時指出,從國內看,現在民族地區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過去為了彌補地區間、民族間差距采取的差別化政策有的逐步偏離了原有意圖,固化了民族差異,滋長了一些人的狹隘民族意識,在一些人中形成了錯誤的少數民族特殊論的認知。[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與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民族教育“差別化精準支持政策”改革的基本遵循。

    差別對待是支持政策的出發點

    “優惠政策”是基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身份而獲得無差別優惠,無論是聚居在邊遠農牧區的少數民族還是散居在城市的少數民族,都會因為他們具有少數民族身份而不同程度地獲得政策優惠。以民族身份作為獲得政策優惠的唯一條件,使同一地區的不同民族享受不同的政策,不同地區的同一民族享受相同的政策,導致相同條件下未享受政策優惠的民族會有不公平的認知和體驗?!皟灮荨薄罢疹櫋薄胺龀帧钡恼Z言表達也容易被理解為是強勢對弱勢的道德同情,不能充分體現維護公平正義和民族平等的政策價值。

    基于民族身份的政策優惠也忽視了不同民族學生所處區域的教育發展水平差異。鄉村、貧困、少數民族聚居疊加地區的少數民族能享受到政策優惠,在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地區的少數民族也能享受同樣的政策,使有限的教育資源不能有效地投入到真正有需要的民族地區。隨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各民族生活水平的改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廣泛,“優惠”或“照顧”政策表述會引起社會爭議。由于任何個體都可能因為各種復雜因素影響而面臨新的發展困境,民族身份與弱勢和教育處境不利群體不再具有必然的關聯性。以民族身份為依據實施優惠政策會損害處于同樣處境的非少數民族學生的正當權益,強化了民族身份和少數民族特殊論的認知,不利于增進共同性,也難以保障教育實質公平。

    精準發力是支持政策的核心

    差別化支持政策的改革與完善,應逐步取消以民族身份為依據的無差別優惠,轉向面對教育發展薄弱地區和公民個體實施按需支持政策,實現民族地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域內各民族教育綜合水平均等化發展。差別化支持政策不針對某個特定的民族,而是針對處于不利困境中的所有學生的政策。因此,要依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發展實際,確保各民族受教育機會均等,確保同一地區不同民族之間政策均等。差別化支持政策要遵循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這一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差別化支持政策要有利于淡化民族邊界,改變少數民族特殊論的認知。

    處于邊疆、貧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區等不利因素疊加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社會、教育發展仍然處于不均衡狀態,與全國發展平均水平相比較,依然存在巨大差距。我們亟待更加精準、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彌合區域間、民族間教育水平的差距,實現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實質公平。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后,民族地區教育處于向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時期,差別化支持政策的重點應該從學校硬件條件改善轉向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和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和學校文化建設方面。要根據各地區之間的教育水平差距決定政策支持的力度,對教育質量明顯偏低的民族地區要提供更精準、更有力度的支持,有效提升區域教育發展水平。近年來,各地在中考、高考政策方面作出調整,逐步取消或減少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政策優惠。由于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系統性差距依然存在,用“一刀切”的方式取消政策優惠會導致某些地區的學生完全沒有升學或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針對部分地區教育發展嚴重滯后的情形,在支持方式上可適當采取配額制,使教育發展滯后地區的學生通過專項計劃獲得入學機會,給予處境不利的各民族學生在區域內大致均等的教育機會。

    促進學生發展是支持政策的重要目標

    差別化支持政策的實施,要全面衡量區域內各民族學生學業成就水平,關注少數民族學生各種不利因素疊加問題,包括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低、文化適應困難以及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等方面,把支持政策落實到促進學生發展上。以往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政策優惠,關注于降低入學門檻,增加教育機會。但增加入學機會的“結果”平等并不能保障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學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學習支持策略,在學習過程中的支持與學習質量方面的監控不完善。享受政策優惠的少數民族學生“寬進寬出”,結果導致少數民族學生的學歷和文憑在就業市場上受到歧視,難以實現政策預期目標。因此,為保證事實上的教育平等,差別化支持政策更應該強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持,切實提高各民族學生的學業成就。

    新時代教育差別化支持政策要向推進教育公平、增進共同性的方向變革,保障全體學生均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區域之間、民族之間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不平衡將長期存在,法律意義上的形式平等并不能確保各民族教育發展的實質平等,國家應堅持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學生實施補償性支持政策,適應民族地區因歷史、區域、文化等多重因素普遍處于落后狀態的現實。這是維護民族教育長遠公平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民族地區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1.

    (作者萬明鋼,系西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9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_男女高潮喷水在线观看_性欧美xxxx乳_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