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

  • 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國家健康戰略為引導全面促進學校衛生服務體系優質均衡發展

    發布時間:2023-09-22 作者:宋逸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學生健康的日益重視,相關國家健康戰略和政策體系持續完善,我國學生總體健康水平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健康問題和服務覆蓋在地區、城鄉、群體間不均衡的情況。提高服務覆蓋、確保公平可及是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發展策略措施中的重要基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簡稱《意見》),要求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加強學生衛生健康服務?!兑庖姟返陌l布和實施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健康成果,全面提升學生健康水平,推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助力實現人口和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一、學校衛生與健康工作的理論指引和總體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要“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以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養為目標。當前,學校衛生工作已經在傳染病防控機制建設上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在此基礎上,逐步解決衛生健康工作治理體系、健康監測、傳染病常態化防控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和并存問題成為當務之急?!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要求實施健康兒童計劃,加大兒童重點疾病防治力度,同時要求制訂實施針對青少年等特殊群體的體質健康干預計劃,這為改善中國學生健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鑒于學校衛生健康服務是國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意見》的頒布為進一步落實國家戰略提供了實施路徑和保障,加強學生衛生健康服務,符合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素質教育的戰略部署,對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意見》提出,要加強學校衛生體系和能力建設。在邁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學校衛生體系建設與完善的重點表現在將學校衛生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優化學校衛生工作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機制上。具體來說,主管部門要加強與衛生等多部門的聯動溝通,提高服務意識和能力,強化人力隊伍建設和能力建設。比如,定期聯合學校衛生保健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等技術服務部門,對學校傳染病、近視、肥胖等學生主要健康問題開展監測,指導學校設立衛生宣傳欄,對校醫、保健教師開展業務培訓,并定期為學校食堂和供餐、校園周邊餐飲場所提供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跟蹤評價等服務。學校要按照600∶1的國家標準配齊校醫或保健教師,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教師。持續推進“健康副校長”制度,并組建學校健康工作委員會,以全面推動主管校長、健康副校長、校醫、保健教師和心理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等形成系統性合力,共同為學生健康服務。學校還可以通過將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中小學校醫室建設納入政府公共衛生體系等做法,推廣醫務托管、醫校協同等經驗,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供學校醫務服務,不斷提升和完善學校衛生健康技術服務水平。學校既要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服務,同時也需要注意心理健康和服務。應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定期篩查評估、早期識別與干預機制,加強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校心理教師作用,推進與心理專業醫療機構合作,做好高風險學生的干預與轉介。根據學生健康需求,學校衛生服務應體現三個“全面”:一是服務對象的全面覆蓋,覆蓋每一個學生和教職員工;二是服務內容的全面覆蓋,覆蓋身心兩方面;三是將健康融入學校所有政策,把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環節。

    二、建設學校健康監測信息化體系是推動學校衛生服務體系優質均衡發展的技術保障

    1.積極推進學生健康檔案建設

    《意見》要求,建立學生健康檔案,逐步實現與學齡前健康檔案內容銜接。一個人健康發展的歷程是連續且相互關聯的,學生成長期間的主要健康事件需要完整體現在健康檔案中,才能全面認識和評價其健康狀況進而提供服務。應當把學生健康檔案的建立作為其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前哨,科學建立、系統管理,在注意保密原則的同時,不斷擴展檔案內容的全面性,既應該包括歷次體檢結果、免疫接種情況、重大疾病事件,也應該包括心理應激事件、心理咨詢與輔導過程等,從而為學生的一生健康打好基礎。

    2.通力協作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平臺

    《意見》要求,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平臺,每年發布學生健康素養水平數據。教育部等部門自1985年起對全國大中小學生定期開展體質和健康調研,已于2019年完成第八次調研工作并進行了結果發布;原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自2016年開始組織開展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工作,目前已覆蓋所有地級市,這些監測揭示了學生近視、肥胖、脊柱側彎、心理健康等常見問題的地區差異性,并為學校衛生工作指導提供了科學依據。然而,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尚未全面實現信息化,信息采集手段較為落后,各部門、各學段間數據互聯互通存在較大限制。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開展的背景下,需要各部門協同合作,層層落實責任,保障教育、衛生部門和學校監測投入,以學校為核心,建立學生、學校、多方機構健康聯動機制,加快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平臺,以及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等數據共享和交流的綜合信息網絡平臺,縮小區域和城鄉差異,并致力實現數據的網絡化橫向涵蓋、垂直管理、定期公告,推動健康數據互聯互通,從而形成完整的全學程學生健康檔案。這將有助于加強監測數據的及時上報和反饋,為全國學生健康監測、評價、預警、干預等提供基礎數據和信息支持,同時也能更好地評估健康干預方案的實施效果和健康問題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健康問題優先順序,并修改相應方案,保證學生健康重點問題、優先領域的政策傾斜和資源投入的最優化。

    3.全面賦能學校衛生人員隊伍

    《意見》要求,對校醫、保健教師開展業務培訓。目前各項學校衛生工作均面臨人員數量不足、穩定性不夠、業務能力有待提高的窘境。應充分落實專業衛生技術人員與學校師生人員比例配置,做好人員準入、培訓和考核工作;加強校醫、保健教師、心理教師等的崗前和在崗培訓,通過對學校衛生隊伍的監督和地區間指導交流,全面賦能學校衛生人員,筑牢網底;同時,要明確校醫和保健教師的工作內容和薪酬待遇,疏通晉升通道,以建立長效激勵機制。

    三、完善學校傳染病防控體制機制是帶動學校衛生服務體系優質均衡發展的時代契機

    1.持續提升校園常態化疫情監測預警能力

    學生處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各組織系統發育還未完全成熟,又處于學校集體生活階段,是許多傳染病的易感人群,易受到傳染病和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困擾,并影響其未來成年期的健康水平?!兑庖姟芬?,做好學生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范知識宣傳服務。這是對既往學校常見病防控體制機制工作的肯定,也是帶動學校衛生服務體系優質均衡發展的時代契機。這需要與學校健康監測信息化工作緊密結合,建立疾病預警和報告制度,提升校園傳染病常態化預警能力,做到快速反應、及時處置。同時,要加強校園常見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工作,掌握師生員工動態,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2.有序推進免疫接種、傳染病防治和應急處置預案制訂實施

    學生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和應急處置工作是學校傳染病防控機制的主要內容。平時要有序推進學生免疫接種工作,增強學生對常見傳染病的免疫力;一旦校內發生疫情,則需要根據狀況及時調整防控政策,快速作出應急處置。為此,應細化完善各類傳染病相關事件的分級、分環節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按照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技術方案(第七版),科學指導學校進一步優化管理措施,保健康、防重癥,有序落實公共場所管理、教育教學活動、食品和飲用水安全管理、疫苗接種、教職員工健康保障、師生日常健康管理、思想引導及心理疏導、愛國衛生運動等,優化學校管理措施,維持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3.有針對性加強各類重點傳染病相關環節管理

    校園常見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的防控需要完善各個層級、各個方面的相關機制。要做好傳染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范知識宣傳服務,指導學校設立衛生宣傳欄,提高學生、教職員工的疫情防控素養;定期開展巡訪,加強防控工作常態化監督。針對腸道傳染病,要定期為學校食堂和供餐、校園周邊餐飲場所提供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跟蹤評價等服務,加強食品和飲用水安全防范,強化責任管理和從業人員管理。

    四、推進學校健康教育發展是促進學校衛生服務體系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

    1.周密構建健康教育內容體系,完善課程設置

    《意見》提出,要為學生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健康科普等服務。應明確健康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崇尚科學、尊重生命,主動學習掌握健康相關知識和技能,積極開發健康教育教學資源;指導、保障各級各類學校將健康教育融入教育全過程,落實課程課時要求,保證每學期4課時健康教育,完善教學標準和評價體系。在現有健康教育內容之上,主動拓寬健康教育渠道,創新形式,通過主題教育、健康咨詢、健康科普等服務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養。

    2.主動提高學校健康教育專業性、創新性、針對性

    《意見》要求,有針對性地傳授適合學生特點和使用需求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多種健康問題和健康困擾,學校有責任主動幫助學生提升健康知識水平、健康理念、健康技能,養成健康行為習慣,提高健康素養,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潛力,為現代化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目前學校健康教育內容在創新性和針對性上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各地教育部門、學校應積極響應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的號召,創設貼近時代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內容,營造良好氛圍,滿足各學段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傳授健康知識的同時積極開展健康技能教育,努力引導學生把健康知識轉化為健康行為。此外,還要做好學生預防接種和近視、肥胖等主要健康問題以及傳染病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知識宣傳服務,積極開展健康科普和健康咨詢,在解決共性問題的同時有針對性地解決個性問題。

    3.全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定期篩查評估、早期識別與干預機制。要在健康中國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以及《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政策指導下,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工作指導,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制定規劃;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做好專業培訓,不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按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要求,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科學篩查、科學評估,進行早期識別和精準科學干預。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遵循心理發展和教育規律,向學生提供發展性心理輔導和幫助,要能夠判斷學生心理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及時轉介至專業心理疾病治療機構。開展心理輔導時,應遵守職業倫理規范,在學生知情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禁止使用可能損害學生心理健康的儀器,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的傾向。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長的特點、規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強親子溝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以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同時,學校要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發展的指導意見,家校聯動共同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重點課題“實施性研究綜合框架下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和障礙因素研究”(3017-0019)階段性成果

    《人民教育》2023年第13-14

    (宋逸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_男女高潮喷水在线观看_性欧美xxxx乳_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