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

  • 首頁>檢索頁>當前

    中外青年穿越千年“望”長安

    發布時間:2023-10-11 作者:趙陽平 張紫航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神州學人》

    摘 要:時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之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長安大學聯合組建的“重溫絲綢之路壯舉·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中外學生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參加了由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基層建設部和國際聯絡部組織的“中外大學生社會實踐周”活動。

    時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之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長安大學聯合組建的“重溫絲綢之路壯舉·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中外學生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參加了由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基層建設部和國際聯絡部組織的“中外大學生社會實踐周”活動。

    實踐團成員由兩校的中國、俄羅斯、阿曼、巴基斯坦、肯尼亞、約旦、貝寧、摩洛哥、孟加拉國等國家的中外學生組成。短短兩天時間,他們從絲路之源——石泉走進絲路起點——西安,深入鄉村聽金蠶吐韻感知農耕蠶桑文化,參觀紅色紀念館體悟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走進企業探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p101.jpg

    實踐團成員聽鎏金銅蠶獻寶人譚福全之女譚可菊介紹發現金蠶的過程

    爭做“國寶推薦人”

    8月10日,從西安出發,經過5個小時的車程,實踐團來到了“國寶鎏金銅蠶出土地”“絲綢之路源頭”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譚家灣。

    一條池河,千年歷史,萬畝桑田。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以鎏金銅蠶為佐證,講述中華先輩2000多年前開辟古絲綢之路,打開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壯舉,在“國寶推薦人”習近平主席的推薦下,“國際網紅”文物鎏金銅蠶成為石泉縣的一張亮麗名片。

    石泉何以成為絲綢之路的源頭?在池河鎮金蠶之鄉展覽館,中國鎏金銅蠶文化研究院副秘書長羅賢林向實踐團介紹了這一說法的淵源。

    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從漢王朝都城長安起,經河西走廊到新疆再到中亞,最終通往歐洲,這便是著名的古絲綢之路。世人都知道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可絲綢之路真正的源頭又在哪里呢?直到1984年,一枚制作精致、造型逼真,身長5.6厘米,全身首尾有9個腹節,體態為仰頭或吐絲狀的漢代鎏金銅蠶在石泉縣池河鎮首次出土,才最終揭開那段繁華商貿史的神秘面紗。鎏金銅蠶的重見天日彌足珍貴,經專家推斷,這件國家一級文物是朝廷為獎勵當時蠶農興桑養蠶而造,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中國的蠶桑文化發展已經處于鼎盛時期。雖然運往西域的貨物從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出發,但大量絲綢其實是沿子午道從石泉所在的漢水流域及巴蜀之地運到長安的。因此,石泉才有了絲綢之路的源頭這一稱謂。

    從上古桑蠶文化的發展,到古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再到現代絲綢產業創新發展,打造明星金蠶小鎮,沿著展廳豐富的蠶桑文化展品和歷史資料串成的一條線,實踐團成員仿佛重游歷史。

    “多么神奇的力量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約旦籍本科生趙豪說,“當我看到蠶吐絲時,我意識到即使是很小的生命也可以產生偉大的影響?!?/p>

    瞧!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阿曼籍碩士生馬漢正在展覽館體驗互動項目,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加持,他體驗了一把絲綢文化和現代科技交融的魅力,感受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長安大學孟加拉籍碩士生大河說:“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看著展覽館里的這條金蠶,想象著漢代的石泉曾經處處繅絲織綢,成就了古絲綢之路上商旅往來不絕的文化交流和貿易繁榮。在絲綢之路源頭,通過一條金蠶重新定義并解讀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我感受到了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p>

    隨后,實踐團來到了漢鎏金銅蠶的出土處,當大家聽到這條金蠶就是從眼前這條池河里撈出來的時候,不由站在河邊,遙想起千百年來池河之水繞著鳳凰山靜靜流淌,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種桑養蠶,于青山綠水間書寫著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的勤勉與勞作。

    同學們沒想到可以在絲綢之路的源頭對話國寶獻寶人譚福全之女譚可菊。那一枚金蠶(演示品)臥在譚可菊的掌心,鎏金銅蠶的前世今生自她口中娓娓道來,大家都聽得入迷了。

    譚可菊說,石泉人早前以養蠶為生,冬季無法養蠶時,便通過淘金貼補家用。1984年12月20日,農民父親譚福全帶著她和哥哥、二姐在石泉譚家灣的池河岸邊淘金時,二姐譚可春無意中挖出一枚和真蠶差不多大小的鎏金銅蠶,父親譚福全向親戚借了路費,一路坐車到西安將其上交給陜西歷史博物館。隨后,此物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政府授予了譚家“鎏金銅蠶獻寶之家”匾額。

    沒錯,國寶金蠶就是這樣被發現的?!白约旱膶氊愡€得自己識寶,自己不要輕慢了”,習近平主席經常在各種場合生動講述中華文化瑰寶背后的中國故事,以珍貴文物為載體向世界展示“中國精彩”。

    譚可菊還介紹,石泉縣為扶持獻寶之家的發展,把鎏金銅蠶文創產品展銷中心交由譚可菊所在的公司運營。近年來,譚家后人配合石泉金蠶小鎮文旅融合建設,在政府的支持下,依托鎏金銅蠶的時代價值,創新立意,研發鎏金銅蠶文創產品,成立鎏金銅蠶文創產業聯盟,開發出鎏金銅蠶工藝品、紀念品、“蠶寶寶”玩具、系列金蠶酥食品、金蠶根藝奇石等5大類80多種500余件文創產品。

    “獻寶之家”是政府給譚家的榮耀,也是石泉的驕傲,譚可菊的創業之路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所以,她時刻提醒自己要融創實干,義利報國,牢記使命繼續講好文物故事,讓文物“活”起來。

    千年鎏金銅蠶,見證絲路傳奇。近年來,石泉經過探索實踐,找到了一條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在金蠶小鎮,陜西明星滄海桑田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的余娟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金蠶小鎮依托當地蠶桑產業和鎏金銅蠶文化,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文旅融合”模式,開發明星村農旅融合示范村建設,帶動村民和貧困戶就近創業、就業,走上了致富路。2019年,這里的農民已全部脫貧。

    趙豪說:“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無論是西漢時期還是現在,他們都有極大的創造力和行動力,我也想把在這里學習到的中國式現代化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p>

    在農民陳澤華的家里,實踐團成員對重新改造后的民宿贊不絕口。陳澤華說,以前這里沒有開發的時候,他靠到外地打工、種莊稼、養蠶、喂豬維持家用,收入低且不穩定,家里經常捉襟見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外出務工也逐漸沒人愿意雇傭自己?,F在,當地政府支持發展以蠶桑產業為特色的旅游業,他把房子租出去做民宿,每年有房屋租金收,土地流轉也是收入,他現在在公司做園林修剪師和保潔,又是一筆穩定收入,還可以就近照顧家里的老人,比外出打工賺得多。因為還要趕去修剪園林,陳澤華跟實踐團合影后就匆匆道別,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喜悅的笑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烏干達籍本科生柯仁說:“中國人民是幸福的,我看到這里的農村生活這么幸福,不由得感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這樣的致富工程只有強有力的政府才能辦到?!?/p>

    “金蠶”助力小鎮文化走向世界的故事似一根接力棒傳遞給實踐團成員,鼓勵他們肩負起時代責任和青年擔當,他們爭著要做明星金蠶“絲路之源國寶推薦人”,紛紛表示要帶著絲路精神和絲路文明,將“一帶一路”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p99.jpg

    實踐團走訪西安研究院

    感受大國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8月11日,實踐團來到西安事變紀念館。在絲綢之路的起點,實踐團成員們解讀起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

    毛澤東曾評價說,“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了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新形勢下國內的合作形成了,全國的抗日戰爭發動了?!痹谖靼彩伦兗o念館張學良公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碩士研究生張馨月給大家介紹了西安事變爆發的歷史背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確定了和平解決的方針,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西安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時局轉換的樞紐,民族危亡時刻,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團結抗日,中國由此實現了從國內戰爭到全國抗戰的偉大轉變。

    展廳里的圖片、實物和文件都在講述著西安事變前后的那段崢嶸歲月,中國學生帶著回顧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愛國熱情,給國際學生講解那個年代的風起云涌和張學良將軍的愛國情懷與民族大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科生陳揚銘說:“這是我第一次和國際學生一起參加黨史教育活動。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此次給國際學生用英文講解黨史,從以前被動地聽和學,到現在主動地講,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給國際學生講解的過程,也是我重新學習的過程,我深刻體會到,要讓世界讀懂中國,首先中國青年自己要讀懂中國,此次活動讓我更加熱愛祖國?!?/p>

    長安大學巴基斯坦籍博士生漢吉禮說:“通過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讓我從歷史的角度了解了這一事件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里面展出的文物、照片和文件讓我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環境和關鍵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為了挽救中華民族危亡,張學良將軍選擇做歷史的孤勇者,他的愛國心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來參觀的國際學生。給我們講解的中國學生對自己國家的歷史非常了解,能夠感受到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熱愛?!?/p>

    馬漢說:“我去年12月來到中國,這是我第一次到紀念館學習紅色黨史,也是第一次系統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建黨的艱苦歷程,在外敵入侵的關鍵時刻,張學良將軍有著強烈的是非觀,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他的愛國精神促成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合作,張學良將軍還捐出私產興辦學校,他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國人?!?/p>

    在給北京大學的留學生們的回信中,習近平主席指出,讀懂今天的中國,必須讀懂中國共產黨。大家感慨,歷史上的中國,各階層、各黨派在民族危亡之際能放下分歧,以民族利益和大義為重,高舉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旗幟,全民抗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以宏闊的國際視野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全球多國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充分彰顯了大黨大國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感受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的不同尋常

    8月11日,實踐團走進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研究院”),參觀了西安研究院智能鉆探裝備及煤層氣開發產業基地、綜合展覽館、陜西省煤礦水害防治技術重點實驗室、物探儀器及智能控制展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科生王驁菲說,干凈無塵、高科技大數據操控的廠房和自己想象中傳統意義上的廠房差別很大,在這里看到了煤炭開采技術的日新月異,地質人才培養源源不斷,如今的煤炭產業已經從私挖濫采、污染環境,逐漸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之路。

    馬漢說,和專家近距離交流是一次特別難得的機會,這里的先進設備和尖端實驗室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的創新項目和技術正在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的合作和創新水平令人鼓舞。

    參觀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和西安研究院人力資源部、市場運營與管理部的相關人員及部分研究生代表進行座談。據市場運營與管理部冀前輝主任介紹,近年來,西安研究院抓住歷史機遇,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勇于“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

    了解到西安研究院先后承擔了孟加拉孟巴煤礦、土耳其Polyak煤礦、中色集團非洲銅礦等涉外項目的防治水技術服務,大河非常激動,特別是其中防治水技術在孟巴煤礦安全生產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有效保障了孟加拉國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他希望有機會可以到西安研究院進行實習培訓。

    短短兩天的實踐活動很快結束了,同學們跟隨金蠶的腳步,仿佛穿越到2000年前的漢朝,看到了絲路之源的石泉人在桑田間忙碌的身影;隨后又跟隨載著一匹匹絲綢運往長安的馬車來到西安,在這里見證了中華民族危亡之際,全國人民用愛國主義精神撐起民族團結的旗幟,似乎尋到了“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根源;最后,大家走進現代企業,見證新時代中國企業的世界擔當和貢獻。大家深深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就是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貢獻。

    這個暑期,團隊成員們化作一枚“金蠶”,繭結“一帶一路”。此次“重溫絲綢之路壯舉·讀懂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活動為進一步增進國際學生對中華歷史、中國文化、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感知和理解,培養溝通中外的青年使者搭建了一個全方位、多維度讀懂中國的立體平臺。(作者趙陽平就職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國際學生招生與培養辦公室,張紫航就職于長安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國際學生工作辦公室)

    來源:《神州學人》(2023年第9-10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_男女高潮喷水在线观看_性欧美xxxx乳_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