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

  • 首頁>檢索頁>當前

    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從“指尖”入“心間”

    發布時間:2023-10-11 作者:李爽爽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新媒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之中,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思政教育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創新發展和提升成效的重要舉措。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融媒體+”優勢,創新“指尖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構建網絡育人矩陣、加強網絡育人隊伍建設、打造網絡育人文化精品,讓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萌起來”“潮起來”,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的多重提升。

    強化融媒體矩陣建設,構建網絡思政育人新格局

    學校高度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工作,把握網絡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和輿論環境新變化,強化融媒體矩陣建設,打造具有價值引領、思想交流、特色服務、文化活動等多重功能的思政教育新平臺,構建網絡思政育人新格局。

    加強頂層設計,編織制度建設“保障網”。學校精準把握媒體發展的最新趨勢,抓住教育系統融媒體發展機遇,積極主動探索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科學長效路徑,搭建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融合的校園媒體矩陣。學校建立融媒體中心,先后制定“新聞宣傳工作管理辦法”“融媒體中心媒體發布管理工作制度”“校園網新聞和信息發布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推動不同宣傳媒體平臺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促使校園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形成“求同存異”的融合發展模式,搭建起網絡思政建設的“四梁八柱”。同時,學校還制定“素質教育類競賽管理和獎勵辦法”“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辦法”等,完善獎評機制,拓寬晉升渠道,增強校園媒體人的獲得感。

    打通傳播平臺,激發思政育人“聚能環”。學校以融媒體矩陣為“一體”,以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網為“兩翼”,構建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微博等校園媒體輻射圈,形成“一體兩翼,多向輻射”的平臺建設體系,在“準”“新”“微”“快”上下功夫。利用圖文、短視頻、直播、H5、VR等多種傳播形式,打造更多與主流媒體品格和氣質相一致的校園新聞精品,讓直播化、移動化和產品化成為融媒體傳播的新趨勢;依托融媒體中心,對外聯動各類媒體網絡平臺,對內帶動學校各級媒體,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網絡育人內容,找準網絡育人的契機和出發點,做到同頻共振、合力育人,增強高校網絡育人的實效性,形成人人參與網絡、人人傳播正能量的良好網絡思政格局。

    創新育人實踐,唱響網絡思政“主打歌”?!皟热轂橥酢笔冀K是融媒體時代各類校園媒體秉持的基本原則。學校根據不同媒體特點和用戶心理挖掘網絡育人要素,運用新媒體思維“精耕細作”,創新網絡思政教育的內容供給與輸送路徑,變被動“灌輸”為主動“點擊”,打造了一批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網絡文化品牌,切實增強網絡育人成效。例如,把握特殊時間節點,制造“思政教育契機”,連續4年開展“520·我愛你”特色主題活動,邀請校領導與學生花式合影,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感情。充分利用直播平臺,結合專業特色開展“我是鄉村帶貨官”農副產品直播帶貨活動,助力鄉村振興;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會暨萬人師生同上一堂大思政課活動,邀請黨的二十大代表直播宣講,在線觀看人次超1.1萬,收獲點贊16.2萬。

    打造思政隊伍,畫好網絡思政“同心圓”。學校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單位上下聯動、教師員工共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圍繞網建、網管、網監、網評等重點工作,建立由宣傳部、團委、學工處、思政課教師、各學院輔導員和各單位新聞通訊員等組成的多梯隊、專業化網絡思政育人團隊,構建起“學校、學院、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四級縱橫聯動矩陣,不斷提高網絡育人隊伍的政治素質、信息素養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每名教職工的育人能力,激發全員思政的活力。

    扶持成立各類校園媒體和融媒體團隊,打造學生融媒體團隊品牌,承擔傳遞信息、發布資訊、反映學生聲音等重要傳播任務,打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凝聚青年力量,壯大豐富網絡育人隊伍。校級融媒團隊已成為“校園名片”,指導教師和學生先后獲得多項各級各類融媒體比賽榮譽。

    抓住短視頻窗口機遇,打造媒體融合新亮點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網民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0.26億人,占網民總量的95.2%??梢姸桃曨l已經成為數字化技術下一種常態化的視覺表達形式。

    把握短視頻平臺特點,提升傳播效能。學校緊跟視覺化傳播潮流,適應短視頻表達模式,積極探索將短視頻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采用“中央廚房”的工作模式,厘清不同類型媒體平臺特性,針對不同媒體平臺特點適時調整宣傳策略,挖掘符合不同媒體傳播屬性的宣傳點,不斷提升傳播效能。在策劃選題時,主創人員抓住短視頻“短、平、快”特點,結合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熱門話題,用故事化理念制作趣味性短視頻產品,引發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受感化、在快樂中受教育。2019年至2022年底,學校策劃拍攝軍訓題材短視頻18條,累計播放量超1600萬。其中,作品《來自教官的“靈魂誘惑”,敢吃嘛》,一經發布引發廣大師生共情,迅速爆火“出圈”,僅抖音平臺播放量超1200萬,學校官方賬號用戶關注量“暴漲”3萬,由“最慘官方”逆襲上岸。

    突破思維局限,把準校園受眾喜好。融媒體時代,優質內容是輿論場上的“硬通貨”,校園媒體能否吸引受眾、引領輿論,最終要看內容做得好不好,是否真正踐行“用戶思維”。學校軍訓相關短視頻突破傳統思維,立足軍訓教官與參訓學生之間的互動,設置趣味生動的情景故事,輔以網絡語言、學生喜聞樂見的背景音樂和表情包,作品一經發布,收獲諸多點贊,網友紛紛留言互動。作品《搶先看!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贛新校區實景來啦》用新校區航拍實景,回應師生群眾對新校區建設的關切和期盼,形成強大感召力。

    巧妙借助熱點,打造“出圈”作品。緊跟熱點是流量的保障,“追熱點”也成為各大媒體平臺的常規操作。學校融媒體中心主創人員憑借對網絡正能量事件敏銳的直覺,巧妙借助網絡熱點話題,制作了視頻作品《當軍訓遇上鬧別扭》。該作品一經發布,讓觀眾產生了意料之外的新鮮感,收獲近10萬點贊量。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融媒體中心主創人員巧妙借用“碰拳送驚喜”這一網絡熱門活動,以第一視角拍攝在校園里偶遇老師,進行碰拳送糖果,傳遞驚喜與愛的情景,給受眾帶來可看、可親、可感的視覺體驗,于潤物無聲中增強了網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與吸引力。

    構建鑄魂育人新生態,助力學?!半p高”建設

    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主陣地、最前沿。中共中央明確提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學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發揮能動性,結合融媒體時代特點,準確把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態勢,不斷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見效、創新發展,構建鑄魂育人網絡新生態,全力助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

    把握媒體發展規律,破解網絡育人重難點。新媒體已成為高校師生日常獲取信息、拓寬視野、思維碰撞、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給傳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帶來了顛覆性變革。因此,高校要樹立網絡思維,充分把握新媒體開放性、虛擬性、失序性等特點,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堅持底線思維,加強內容建設,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盤活媒體資源,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讓思想政治教育浸潤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打造網絡文化精品,彰顯網絡思政育人特色。學校積極打造高質量融媒體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堅定“四個自信”;講好校園故事,鼓勵學生以實際行動為學?!半p高”建設注入青春能量;講好青春故事,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練就過硬本領。立足學科專業特色、歷史文化特質、師生關注焦點等,依托融媒體平臺,以項目化方式推出思想價值高、“叫好又叫座”的系列融媒體作品,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回應師生與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讓校園與社會全方位全領域互聯互通。注重以“小故事、正能量、大情懷”的題材切入,用更加“接地氣”的聲畫語言來講述校園中的日常點滴,持續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原創產品,逐步形成品牌效應,黏合用戶,彰顯網絡思政育人特色。

    釋放數字化技術效能,推進精準思政教育發展。隨著現代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第一環境”,時刻改變著大學生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并深刻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好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釋放數字化技術效能,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準度與配置效率,從而做到精準滴灌、潤物無聲。比如,圍繞學生興趣特長、成長需求、學習生活等內容,充分利用大數據精準投放優質思政內容和產品,推動網絡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將網絡空間建設成為凝聚青年共識的“能量場”;或通過合理應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技術,打造符合主流意識形態、融合高校思政特色、能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沉浸式思政課程,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大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網絡思政育人是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思政育人實效的必要之舉。高校要持續在強化“融媒體+思政”創新上下功夫,做好網絡育人工作,不斷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見效、切實提高網絡思政育人質量,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者李爽爽,單位: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10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_男女高潮喷水在线观看_性欧美xxxx乳_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