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家園校共育機制。在幼兒園工作實踐中,我們切實感受到家園觀念不一致成為制約幼小銜接科學性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除了幼兒園與小學要積極協作,家園之間的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為了加強家園溝通,我們針對幼兒園大班家長,設計了基于兒童視角的、體驗式的幼兒入學準備專題家長會。家長會的內容包括:及時了解家長在孩子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方面的困惑、問題及意見建議,積極宣傳有關政策要求,宣傳展示幼小銜接的科學理念和做法,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內容的危害,緩解家長的壓力和焦慮,幫助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和小學做好銜接工作。
家長會從準備到效果鞏固與評估,主要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知己知彼,了解家長關于幼小銜接的認知現狀,明確家園認知差距;第二步是精準溝通,系統設計體驗式家長會,調整家長的認知偏差;第三步是常態監測,將教師與家長的日常交流與溝通納入常態化監測,鞏固家長會的效果。
為了提高家長會的針對性,我們面向即將升入大班的幼兒家長設計并發放了《幼小銜接調查問卷》。通過問卷結果分析發現:“雙減”政策實施后,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焦慮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仍有近70%的家長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對國家幼小銜接的相關政策,僅有15%的家長表示了解,85%的家長不了解或只有一點點了解;對入學準備,近80%的家長仍然認為知識的準備(拼音、識字、英文和數學等)非常重要;對大班幼兒適宜的學習方式,82%的家長認為“上課”是適宜的方式,僅有29%的家長認為“游戲”是適宜的方式。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確實還存在較多誤區。
針對家長對幼小銜接工作認知上的偏差,我們通過體驗式家長會,安排和邀請家長體驗大班集體教學活動和游戲材料的玩法,并邀請學前教育專家、小學校長分別從相關政策、幼兒成長規律、小學的銜接工作準備等方面開展講座。
結合家長關心的問題,幼兒園園長向家長介紹入學準備教育課程規劃的原則、架構以及主要內容,建議家長“尊重規律,靜待花開”,保持平和心態,切忌揠苗助長、急功近利的短視做法,與幼兒園一起本著科學、適宜的原則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同時,我們邀請往屆畢業生家長分享自己的親身經驗。通過體驗式家長會的精準溝通,不僅有效緩解了家長的焦慮與壓力,更讓家長對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有了更多了解,從而能更加合理地看待幼小銜接。
為了鞏固家長會的效果,我們加強了過程設計并指導親子間加強互動。例如:孩子們進入幼兒園大班以后,往往會對文字產生興趣,經常會問老師“這個字念什么?那個是什么字?”老師以此為契機,發起了“名字同音字大搜索”活動,邀請家長作為幼兒的助手,親子共同變成“同音字偵探”,在生活中、游戲中、親子互動中、家園合作中豐富幼兒對于文字的認知。此外,我們鼓勵家長發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對話,比如問問孩子:對于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你有哪些期待或有哪些擔心?家長通過深度參與這些活動,見證了孩子積極主動的成長與變化,真正理解了兒童視角的重要性,同時逐漸認可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與做法,促進了家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攜手努力同心育人。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豐臺區吉而慧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09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