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學生就業
在安徽有這樣一所高校,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位列全省前列,六成畢業生選擇在合肥就業,就業結構與區域重點產業匹配度從29.8%提高到35.5%。這所學校的畢業生為何如此吃香?就業率與專業匹配度“雙高”的背后,是合肥學院實施專業與產業聯動、評價與調整互動機制的精準發力、久久為功。
2005年,合肥抓住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至內地以及中部崛起國家戰略機遇,提出“工業立市”口號,通過聚焦重點產業供應鏈上的關鍵環節、引進重大項目等措施,開啟產業跨越。合肥學院在市場調研中敏銳地預判到未來通信技術飛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次年就開設了通信工程專業。該專業通過校企共建打造了“工學結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以項目驅動工程實訓,通過工信部NCIE認證和華為HCIA、HCIP、HCIE認證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實現企業崗前培訓“前移”。在“雙證書”培養模式下,692名在校生獲得“通信工程師”資格認證,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達80%以上。
嘗到了與時俱進的甜頭,合肥學院更堅定了專業緊跟產業“跑”的決心。近年來,合肥通過引入龍頭企業,帶動其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創意文化、網絡與信息安全、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智能家電等12條重點產業鏈,學校則圍繞產業調整專業,2015年以來,停招停辦了就業質量不高的12個本科專業,新增對接高端裝備、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等省市重點產業鏈的16個本科專業,增設智能制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慧交通等支撐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9個專碩學位點,調整幅度超過40%。
合肥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應杰認為:“應用型高校最大的辦學特色就是對社會轉型與人才需求變化的主動適應性,提前‘還原’社會對行業的需求,學生實踐能力、職業素養普遍提升,大大縮短了應屆生進入崗位后的‘磨合期’?!?/P>
以2019年率先在全省開設的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為例,學校不僅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課程改革,打破傳統工科分類壁壘,開設“智能制造工藝規劃與仿真”“智能制造生產計劃管理(MES/ERP)”等創新課程,還新建了數字孿生建模與仿真、多功能智能裝備集成兩個實驗室,讓學生可在實驗室操練數字化工藝設計與仿真,模擬工廠的孿生狀態,并通過工業網絡通訊在線監測預估故障點,為產線提前清掃“障礙”。此外,學校還和包括海爾在內的242家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通過面向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實踐教學,構建了以認知實習、工程實訓、企業實訓為抓手的“多層次、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培養了適應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把專業建在地方重點產業鏈上的最直接成效就是用人單位認為該校畢業生專業素質強、業務成長快。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生付珍剛入職安徽創新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就獨立承擔起4臺大型儀器測定工作,帶領5人僅用5個月就拿下了169項指標的方法驗證工作,幫助公司通過環境類CMA證書評審,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據統計,近5年,該校有700余名畢業生在科大訊飛、陽光電源、國軒高科等合肥市人工智能產業鏈、節能環保產業鏈、光伏與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實現了高質量就業,2000多名畢業生在長鑫存儲、合肥晶合、合肥維信諾、國盾量子等省市重點產業鏈企業就業。不久前,在安徽省教育廳發布的《全省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成效突出激勵高校公示》中,合肥學院位列榜首。截至11月16日,該校2022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92.4%。
目前,合肥重點產業鏈“擴容”至16條,合肥學院繼續“靶向”發力,主動下沉用人單位,調研社會及企業需求、跟蹤畢業生就業狀況、深化校企合作和供需對接,打通專業設置、產業發展、企業需求有效銜接的“最后一公里”。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29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