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圖書改編的話劇《別慌》日前在清華大學成功首演。該劇編劇、導演向東佳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本期我們特邀其撰文談談編導一部話劇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本版編輯
4月15日,我們的話劇《別慌》真的首演成功了!我無比激動與興奮。這些情感中始終夾雜著感激,感激清華大學出版社和所有為這部話劇付出心血的演職人員。
這部話劇最開始是清華大學教工劇藝社的譚畫新老師執(zhí)筆改編的。很遺憾,譚老師于2022年離開了我們。我接過接力棒,重新研讀原著,著手進行改編。
此前,除了創(chuàng)作劇本,我也改編過一些經典名著的作品,如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的《城堡》,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等?!秳e慌》是我正式兼任編劇和導演的第二部作品。
在改編的過程中,最難的部分是劇情的確定?!秳e慌》原著采用的是教育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名行為失常的少年,在老師們的引領下,立志為社會服務,投身養(yǎng)老事業(yè),實現人生價值,收獲愛情的故事。附錄部分有大量紀實性的文字,即每一天所做事情的列舉,其中不乏重復性的內容。如何挖掘出有意義的事件,并進行合理的編排與邏輯上的處理,是本劇最大的困難。我先確定了話劇要體現的幾大主題,在此基礎上做出合理選擇,最終確定了現在的劇本內容。
話劇《別慌》為三幕六場劇。
第一幕:業(yè)哲爸媽接受孩子“行為失?!钡默F實,灰心、失望、不甘,在見到葉老師后,對孩子的未來產生了希望,決定將孩子全權托付給葉老師教導與治療。這個過程,業(yè)哲爸媽雖有動搖,但最終還是將孩子再次送到葉老師身邊。葉老師認為人最本質的特點是可塑性,有朝一切方向發(fā)展的可能。他要重估“不可治愈”,要成為能幫孩子找到人生目標的老師;他相信業(yè)哲,因為業(yè)哲本身就是“孤獨”的體現,而孤獨是一種自足;不僅如此,業(yè)哲身上還有一種“血氣”。
第二幕:業(yè)哲三天不吃飯,葉老師把握住生命教育的契機,讓業(yè)哲去徹底地認識死亡,因為死是最高的認識。經過這個過程的“掙扎”,業(yè)哲有了徹底的“改變”。業(yè)哲媽到養(yǎng)老院找業(yè)哲,看到業(yè)哲在養(yǎng)老院的工作,覺得自己的兒子不應該做這等“低賤”的工作,但是業(yè)哲的人生目標,就是服務老人。二人的價值觀產生劇烈沖突。這個過程,希望告訴大家,自強不息的人是美的,人的痛苦是最深的痛苦,人最大幸福的秘密是生活在逆境和與命運的抗爭中,我們要喚起一個人的自尊自強之心。
第三幕:講述了業(yè)哲到養(yǎng)老院找工作和交女朋友兩個主要事件,希望引發(fā)觀眾思考:為了別人是人最大的幸福;人的無意識與有意識之間是存在沖突的,這種沖突當如何解決?
主題如何確定同樣是有難度的。原著可以衍生出很多值得關注的話題,在這眾多的話題中,如何確定既感性又富有哲理意義的主題,是我在改編中始終糾結的點。其中,連帶著還要考慮,如何用舞臺語言表達深刻的主題?
我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為了不影響工作,我把排練時間安排在每周四的晚上6:30至9:30和周日的上午8:30至11:30。在排演的過程中,讓我感動的事情太多了。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所有演員都排除困難,認真琢磨劇本和人物。
排練過程中,另外一個困難是音樂的最終確定。一開始,音樂的規(guī)劃只有6處,但隨著排演的推進,結合劇情,音樂片段最終增加到22處。可是,因為經費預算有限,最后我只好請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來幫忙了。
(作者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9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