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伴隨著核心素養培育、教育高質量發展等改革任務的實施,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師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提升教師的學習品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成了時代的最強音。教師專業閱讀作為促進教師成長非常重要的抓手,更是得到各方的重視,一系列推動教師閱讀的舉措雖然產生了一定效果,但總讓人覺得有點兒欠缺。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閱讀的系統性不夠,推動教師閱讀的熱情高,給教師提供系統性的閱讀套餐思考的少;二是閱讀的實踐性不夠,把閱讀和課堂教學當作兩件事情來做的比較普遍,將閱讀作為課堂教學改進支點的思考不夠。王春易主編的《學以致用的教師閱讀》,針對上述欠缺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變革嘗試,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高質量教師專業閱讀的生動景象。
聚焦教學質量的提升
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辦學質量的關鍵。要將一堂課上好,教師需要熟悉、把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很多。
第一是目標。對于某一知識點,課程標準給出的是學段結束后學生應該達成的目標,需要將其轉化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第二是學情。學生的學習態度、現有基礎、教師的能力水平、學校的資源狀況等,共同決定了學生能夠在現有基礎上跳到多高的位置、摘到什么樣的“果實”。教師要依據這些來確定學習目標,告知學生將經歷怎樣一段學習的歷程。第三是教學設計。依據學情,將要學習的知識融入恰當的情境,進行結構化的處置,讓學習過程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加貼近學生的情感需求,是教學設計著力要突破的。第四是教學策略。包括學習內容取舍的策略、組織形式的策略、教學方式的選擇等,同樣的學習內容,因為策略選擇的不同,帶來的效果也是會有很大差異的。第五是教學評價。如何聚焦于學習目標,及時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判斷是否將教學內容向前推進,也是很重要的學問。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教師,也不可能全部精通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這些方方面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校發展的關鍵在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每名教師都有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渴望,這兩方面的需求高度融合,使得王春易和她的團隊找到了推動教師專業閱讀的有效路徑:聚焦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把教師的閱讀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閱讀中發現課堂教學中的真問題,依照書中提供的策略作出改進嘗試,將成效明顯的做法固化下來,并在更大范圍內加以推廣。
系統性的圖書選擇
各出版社推出的探索課堂教學質量的圖書非常多,該為教師選擇什么樣的圖書?王春易和她的團隊基于對本校教師當前的課堂教學狀況、知識視野等的全面了解,確定了這樣五本書:
《聚焦學習目標:幫助學生看見每天學習的意義》一書,告訴教師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之間是既存在差異又具有內在聯系的目標系統。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主宰,學習目標則是學生學習征程上的領航燈,如果學生始終明晰學習目標,總是以目標為導向來規劃自己的學習活動,并依據目標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得失,就能學得更好。
《培育智慧才能:學習的維度教師手冊》,這本書對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全面總結和分析,提醒教師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講出來,學生就能學會。學習是否能夠取得成效,是由學生的態度與感受、如何獲取與整合知識、如何擴展與精練知識、怎樣有意義地運用知識、是否有良好的思維習慣等五大維度協同作用的結果,這其中既包含學習的動力因素也需要思維品質的培養,既有策略性的要求又有方法性的引導。
如果說“學習的維度”告訴教師該如何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火焰,那么《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一書則進一步突出,要讓這學習的火焰熊熊燃燒起來,需要改進習以為常的備課方法,采取“逆向設計”,即以終為始,結果導向。
《可見的學習(教師版):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習》一書告訴我們,教師是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關鍵因素。教師如果能夠看得見學生的學,就會發現學生的障礙點出現在哪里,就能做出因人制宜的教育教學指導;如果學生能夠看得見教師的教,就會發現知識背后隱含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的學習向深度學習方向發展。書中給出的一系列幫助教師有效教學的“檢查單”,為教師看見學生的學、看見自己的教提供了可能。
《如何編制和使用量規:面向形成性評估與評分》一書是有關量規的普及性手冊,告訴教師量規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制定的,包含一組清晰的、連貫的標準以及這組標準下各層級的表現質量描述。它如同學習的一個航標,引導著學生向著學習目標方向努力,學生可以根據評價標準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效,和高標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看到努力的成效知道應該再往哪個方向施力。
上述五本著作,所講述的主題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直接指向教師備課、上課、評價等環節的關鍵問題,系統地學習這些內容,對提升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學以致用的教師閱讀》一書的價值并不局限于向讀者推薦五本優秀圖書,它為教師的專業閱讀提供了一種方法論。
首先,聚焦一個教育教學專業問題,開展一組書籍的持續閱讀,是提升教師專業閱讀質量的有效途徑??紤]到教師日常的工作狀況和專業書籍深度啃讀所需要的時間,這組書籍不宜太多,4—6本應該是比較適宜的。這組書籍討論的主題之間應該具有結構性,以幫助教師從不同的角度來聚焦該專業問題。書籍的遴選是關鍵,要針對本校教師的特點、當下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等因素來統籌。
其次,上述閱讀方法具有很強的遷移性。教師專業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很多,每一個問題都可以采取類似的方式,集中一段時間共讀幾本書,通過深潛探尋到教育教學的真諦,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就拿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來說,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核心問題進行專題學習。
再其次,學以致用。將教師的專業閱讀與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相結合,通過閱讀提升對該問題的認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的專題閱讀實用性強,一方面著力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讓教師覺得花點兒時間在閱讀上是值得的;另一方面又能激發教師深度閱讀的志趣,教師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所產生的閱讀經驗,會引導他們自主遷移到解決其他問題的專業閱讀上,有助于促進教師深度閱讀良好習慣的養成。
最后,讀與寫的有效結合,能讓教師找到專業發展的便捷路徑。讀一本書是容易的,讀完之后能夠將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用文字表達出來并發表出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系統地理解、吸收作者的思想,需要將其和自身的教學實踐相結合,需要用自己的思維邏輯進行表達,同時還需要有讀者意識,了解自己如何表達觀點才能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發現其中的美妙。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27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