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促進各方協同,構建良好教育生態,是北京市大興區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具體實踐中,大興區制定落實了“一十百千萬工程”,構建起學校積極主導、家長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耙弧敝附⒁粋€區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十”指十個相關委辦局協同聯動,“百”指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建立一百所家長學校,“千”指三年內培養一千名家庭教育指導師,“萬”指每年開展萬名教師家訪活動。
及時溝通,密切家校聯系
今年6月,大興區教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大興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教師通過家庭聯系冊、微信、電話等方式,保持學校與家庭的常態化聯系,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各學校建立學生分層分類管理機制,根據學生特點和家長需求,采取干部包干制、導師制、小組共同體等形式,開展不同頻次的家校溝通。
為進一步完善制度,大興區組織編寫了《大興區中小學幼兒園家校社協同育人制度匯編》,其中包括家校社共育章程類、聯系類、活動類、評價類等四大類19項制度。
家訪是密切家校聯系的重要途徑。大興區持續開展了“萬名教師家訪活動”,起始年級做到全員家訪,以班主任為核心,學科教師、黨員教師、德育干部共同參與家訪,為每一名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成長方案。要求班主任在家訪前要做好計劃,全面分析學生學習狀況、身心健康、家庭狀況等方面情況,與家長做好溝通。在家訪過程中,所有成員分工明確,德育干部重點宣傳學校辦學理念、育人目標,班主任、學科教師主要針對學生各方面特點,與家長一起為學生制定個性化成長方案。
每個孩子如果得到適當的引導和教育,都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大興區教委在2022年組織拍攝的育人主題微電影《沒有人能定義我們的明天》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年度特別關注短劇”獎項。這部微電影就是由學生的真實案例改編而成,講述一名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在班主任和家長的共同幫助與引導下,通過參加戲劇社,逐步得到成長、獲得認可的故事。
強化服務,構建培訓課程體系
大興區構建的家校共育課程主要指向兩個方面,一是針對家長的指導課程,二是針對學校和教師的指導課程。針對家長的課程,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和學段教育目標任務,科學安排培訓內容,體現循序漸進的一體化特點。其中的不少課程主題受到家長和學校的歡迎,如“如何緩解新生入學焦慮”“高中巧規劃助力夢想起航”“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爸爸的力量”等主題,都緊密結合學生家庭的需要,為家長提供相關的學習與培訓。
針對學校和教師的指導課程,大興區計劃在三年之內,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通過項目式推進培養1000名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師。目前已完成培訓的300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已經對百余人次的殘疾兒童、孤兒和特殊家庭兒童等,開展了心理健康服務和家庭教育指導。同時對學生家庭建立了“三個一”幫扶機制,即每周一次電話或微信聯系,每月一次面對面交流,每學期一次家庭走訪,努力實現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常態化、專業化、精準化。
部門聯動,拓展家庭教育資源
2022年10月,大興區教委、區婦聯、區關工委聯合成立了區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通過構建“一主四輔”課程體系,滿足家長的多元需求:以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為主陣地,以關工委“智慧父母”、社區學院“父母大學”、婦聯“家教大講堂”和教委“家長成長學院”為輔助平臺,多部門協同聯動,保證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的全面實施和協同共育體系的規范高效。
2022年,區教委開展了56期“家長成長學院”培訓,約15萬名學生家長參與并從中受益;區婦聯推出線上線下“家教大講堂”精品課程24節;社區學院“父母大學”定制開發了90個主題微課程,制作專家講座視頻11個,通過社區家長學校推送;區關工委開展了25場“智慧父母”家長課堂,近10萬人受益。
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成立后,大興區又組建了區校兩級家庭教育指導人員隊伍,匯集了專家學者、學校教師、“五老”人員、社會工作者、優秀家長等不同群體的力量,建立區級家庭教育智庫,完善街(鎮)級家庭教育講師團,組建了社區(村)家庭教育志愿者隊伍,并對數十個家庭開展了一對一輔導,努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水平,構建協同育人新生態和新格局。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大興區教育委員會)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05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