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

  • 首頁>檢索頁>當前

    吳霓:鄉村教育振興是教育強國得以實現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發布時間:2023-09-22 作者:吳霓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工程,是立足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圍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描繪的國家教育發展宏偉藍圖。強國必強鄉村,教育強國只有實現鄉村教育的“強”才能完整。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傾斜和大力支持下,鄉村教育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由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以及鄉村發展的滯后性,鄉村教育在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師資儲備、科學管理水平等“軟件”方面還比較薄弱,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也影響著教育強國的實現。因此,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必須進一步加快率先實現鄉村教育振興。

    一、鄉村教育振興對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鄉村教育振興決定教育強國建設的深度和廣度。從鄉村人口規???,截至2022年末,全國總人口約14.12億,其中鄉村人口49104萬,占比34.77%。[1]雖然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鄉村人口及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其占總人口比重仍然超過三分之一。同時,伴隨城鎮化率不斷提升,每年有近1000萬鄉村人口涌入城市。從鄉村教育規???,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中,鄉村教育的規模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據2021年數據,全國鄉村幼兒園占比33.4%;鄉村小學、初中分別占比52.9%、25.6%(其中鄉村教師分別占比25.7%、13.5%);全國鄉村高中占比5.5%;[2] 全國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3]

    (二)鄉村教育振興決定教育強國建設的效益和質量。一方面,鄉村教育振興決定著教育強國建設的效益。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在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全國2895個縣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義務教育有保障得以實現;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全覆蓋;[4] 實施“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政策,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學位的比例達95.2%[5];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擴大招生規模(招生人數累計近95萬人);[6] 同時,針對職業教育、推普脫貧、對口支援、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等給予配套政策支持,為鄉村教育振興提供了政策保障。另一方面,鄉村教育振興決定著教育強國建設的質量。一是推動農村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全國新增幼兒園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地區,2021年農村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6%,每個鄉鎮基本都有一所公辦中心園。廣覆蓋、?;?、有質量的城鄉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正逐步建成。[7] 二是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均衡發展不斷開辟新局面。堅持補短板、兜底線,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等重大項目,中西部農村地區辦學條件實現了質的飛躍。[8] 三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明顯加快。全國1.23萬所職業院校開設的1300余個專業和12萬余個專業點,基本覆蓋鄉村振興各個領域。[9] 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發力。四是農村教師整體學歷和能力水平持續提升,教師結構不斷優化,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截至2022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本科以上學歷專任教師占比達76.01%,比2012年增長35.29個百分點。通過公費師范教育、“優師計劃”等,為農村學校定向輸送一大批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特崗計劃”,累計有109.5萬名高校畢業生赴中西部農村學校任教,其中本科以上學歷占比達84.8%。[10]

    (三)鄉村教育振興決定教育強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教育振興夯實了教育強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基礎。教育是傳承、更新、創造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解決文化貧困問題具有特殊的價值引導作用。以職業教育為例,職業教育在挖掘和傳承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誠信淳樸的鄉風民俗等方面展現出重要的作用,讓有形文化留得住、看得見,讓活態文化有創新、有傳承,讓鄉土文化煥發出新時代的魅力和風采。鄉村教育振興為教育強國建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通過學歷教育可以為鄉村培養及時傳播最新知識與技術的高端人才,通過各類培訓教育能培養出更多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干部教育能為鄉村管理和鄉村治理培養更多高質量的管理者。同時,深入開展教育人才支教幫扶活動,持續為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人才保障。鄉村教育振興為教育強國建設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文明基底。鄉村教育承擔著向全民普及生態文明理念、提升全民可持續素養、重塑鄉民嶄新的價值觀和精神的重任。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綠色發展方式、生活方式充分融入鄉村教育和學習體系,既是鄉村教育振興的價值取向和內在要求,也是助力教育強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策略。

    二、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鄉村教育振興存在的薄弱環節

    我國鄉村教育在整體上處于良好發展態勢。但也應看到,與城市相比鄉村教育還具有一定的差距,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嚴峻。

    (一)鄉村普惠性學前教育仍然不足。一是部分農村幼兒園生源不足嚴重制約其生存與發展。中國教科院課題組調研結果顯示,農村幼兒園特別是民辦非普惠性幼兒園的招生計劃完成40%以下的比例占12.85%,多數農村民辦幼兒園招生計劃僅能完成60%—80%。[11] 由于農村幼兒園日常運營經費主要來自保教費收入,生源不足導致部分幼兒園難以為繼或僅能低水平運轉。二是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面臨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兩大挑戰。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促使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及師資迅速擴充,但農村幼兒園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仍然難以滿足現實需求。三是農村幼兒園辦學條件仍有待進一步改善。部分農村幼兒園特別是村園的辦學條件僅能滿足開展低水平保育教育活動要求。農村幼兒園現有的硬件設施、玩教具及其他教學材料等,還無法滿足現實的發展需求,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二)實現鄉村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城鄉經費投入仍存在差距。2021年,全國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和基本建設支出經費合計為17115.71元,高于農村地區1735.47元;全國普通小學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和基本建設支出經費合計為12017.59元,高于農村地區558.11元[12]。二是辦學條件還需要大幅改善。2020年,全國小學建立校園網的學校比例為70.4%,其中農村為67.3%,比城市小學低17.2個百分點。全國初中建立校園網的學校比例為77.4%,其中農村為74.1%,比城市初中低12.6個百分點[13]。

    (三)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有待完善,隨遷子女升入普通高中的機會差距依然存在。根據中國教科院團隊對貴州、安徽、四川、河北等四地的實地調研,發現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如下問題: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政策的宣傳與實踐指導需要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隊伍的專業性建設需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力量參與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活動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增大,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活動缺乏常態化運轉機制,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質量考核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14]。盡管隨遷子女升入普通高中的機會有較大增長,但普通生與隨遷生、本省隨遷生與外省隨遷生的普通高中入學機會的雙重差距依然存在。

    (四)鄉村職業教育賦能產業發展能力還不足。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吸引力不足,就業質量不高。就業率低的結果又導致農村職業教育招生大受影響。據統計,高中階段農村職業教育招生數在2012年后總體呈下降趨勢,中等職業學校(機構)(不含技工學校)招生數在2012—2020年降幅為18.84%。中等職業學校(機構)(不含技工學校)農林牧漁類學科招生數2012—2020年降幅為65.53%。[15]

    (五)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質量仍不高。一是鄉村教師隊伍學歷水平仍低于城市地區。2021年全國專任教師的學歷水平比較發現,城區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為研究生學歷畢業的比例分別為8.86%、3.9%和0.41%,分別高出同學段農村教師研究生學歷畢業7.3、3.46和0.36個百分點。二是鄉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依然存在?!耙魳贰薄懊佬g”“體育”“英語”學科教師缺乏仍是鄉村學校的焦點問題。三是鄉村教師隊伍老齡化問題依然嚴峻。2020年對全國31個省份21278名教師的調查顯示,55歲以上教師占比,鄉村為8.8%,鎮區為4.5%,城區為3.3%,鄉村高出城區5.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全國省域內教師年齡結構分布并不均衡,在一些未實施“特崗計劃”的縣,29歲以下年輕教師占比不足10%,而55歲以上老齡教師占比卻高達33.8%,最高的超過了50%[16]。

    三、通過鄉村教育振興建設教育強國的實踐路徑

    (一)植根鄉土文化,尋找鄉土教育文化自信。源于鄉土實踐的中國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土壤作為根基,鄉村教育的發展需要提升鄉村文明的自信,以及與外界聯絡的能力。一是從教師角度看,合理認識鄉土生態與文化的獨特價值,通過將豐富的自然資源與鄉土人文風情相結合,幫助教師找尋鄉土育人理念的內在價值與時代內涵[17]。在國家層面研制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強化鄉村教師對鄉土文化的認同,同時通過政策引導轉變鄉村教師單一的育人模式,培養鄉村教師鄉土生存能力,使其能夠冷靜處理城鄉發展中的沖突與斷裂,從而有意識地形成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提升鄉村教師的文化自信[18]。二是從學生層面看,在鄉村學生學習過程中,培植鄉土情感信念不僅要從學生行為轉變入手,更要把鄉村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落到實處,通過在鄉村學校開發鄉土性文化課程,將優秀鄉土育人理念融入鄉村校本課程,不斷提升鄉村學生對鄉土風俗、人文、歷史的認識,使得鄉村教育在提升課程建設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情感認同。

    (二)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優化幼兒教師管理機制。一是加強普惠性優質資源供給,優化學前教育投入保障體系。政府部門應及時指導各地綜合考慮出生人口變化、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發展趨勢,統籌規劃與科學布局,設立專項資金補齊普惠性資源短板,改善村幼辦園條件,進一步優化利用好農村幼兒園。二是統籌教師編制數量,落實緊缺教師崗位傾斜政策。以縣域為整體盤活教師編制存量,研制臨聘村幼教師管理辦法,明確聘任標準、考核要求及退出機制,設置“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村幼教師崗位,緩解招人難、留人難等問題。統籌研制各級地方政府分擔的經費保障機制,適當提升臨聘村幼教師工資待遇,逐步實現與在編教師“同工同酬”,以此穩定臨聘村幼教師隊伍,不斷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及保教水平。

    (三)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健全鄉村教師發展體系。一是擴大優質資源供給,健全城鄉學校幫扶激勵機制。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聯盟共建等多種辦學實踐,逐步擴大城鎮優質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結對幫扶,發揮好集團化辦學輻射作用。嚴格執行教學常規管理,提高鄉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管理者管理水平。二是補齊配足鄉村學校薄弱學科教師,加大鄉村教師培訓力度。深入實施特崗計劃、銀齡講學計劃、大學生實習支教計劃等,加大對鄉村學校支持力度。將“國培計劃”“區培計劃”向鄉村傾斜,加大鄉村學校(園)書記、校(園)長、教師培訓力度,建立引人留人激勵機制和科學的治理體系。

    (四)多措并舉,加快建設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立考核激勵機制。一方面,通過完善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工作的跟蹤機制,依托全國農村“三留守”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對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實行實名制管理,獎優罰劣,打造一支懂業務、負責任、充滿活力的兒童關愛服務工作隊伍;另一方面,定期對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進行工作考評獎勵,強化對留守兒童關愛活動過程的管理;再則,推動學校完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考核方案,建立考核激勵制度,提高隊伍工作的積極性。二是激發教育內生力,構筑并夯實多方協同的關愛大格局。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的效用關系到是否能夠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促使“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脫貧成功轉變,并最終助力鄉村振興。同時,民政、財政等政府部門和群團組織要與教育行政部門配合發揮協同作用。要將關愛服務與社會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實施鄉村振興、產業服務,讓外出務工的家長自覺回流,回鄉創業。要通過夯實“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工作,對留守兒童給予特殊關愛,并細化多主體責任,形成社會齊抓共管、多措并舉、互為支撐的關愛留守兒童大格局。

    (五)創新發展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一是優化專業結構布局,探索“產教研學創”協同育人模式。應建立專業預警與動態調整機制,適時調整“9+3”計劃招生專業范圍,優先考慮現代農牧業、生態旅游業、康養產業以及服務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的相關專業,暢通升學和就業通道,合理解決農牧民子女未來發展的后顧之憂。整合多方資源、集聚多方力量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二是優化“智能+”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實訓基地建設。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虛擬仿真技術,統籌國家級、省級、州(市)級各類支持計劃,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區職業學校虛擬仿真實訓項目和基地建設。注重拓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渠道與方式,加大涉農專業招生支持力度,培養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的農業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六)完善對口幫扶手段,推進教育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一是實施鄉村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促進鄉村教育快速發展。高度重視數字化幫扶工作,積極構建資源共享機制,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試點工作,促進教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通過填平補齊原有缺口,不斷改善中小學信息化基礎條件。同時,對鄉村學校教師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二是實施一校一策,精準施策。要實現鄉村教育發展從量到質的轉變,助力民族地區教育跨越式發展,應實事求是,精準施策,實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事一策,依據特情合理配置資源,確保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同時要加強教育數字化行政管理人員培訓,提升管理質量和水平,充分調動和發揮學校作為教育數字化運用主體的作用,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

    本文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3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院級重點項目“以數字化轉型促進教育返貧防控的教育新形態研究”(批準號:GYB2023004)研究成果之一

    注釋:

    [1] 國家統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28_1919011.html, 2023-05-22.

    [2] 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方面的數據來自教育部官網2021年教育統計數據,百分比為根據基礎數據計算所得,詳見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quanguo/.

    [3] 晉浩天. 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人才如何“向農而行”. 光明日報[N].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5/zjsy/202305/t20230511_1059250.html, 2023-02-28.

    [4][6] 教育部. 數說“教育這十年”[EB/OL].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75/sfcl/202209/t20220927_665124.html, 2023-05-22.

    [5] 教育部. 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95.2%[EB/OL].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75/mtbd/202209/t20220927_665337.html, 2023-05-22.

    [7] 周韻曦. 以優質均衡教育為億萬兒童插上“逐夢之翼”——新時代兒童事業發展成就系列報道之一. 中國婦女報[N].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205/t20220531_

    633265.html,2022-05-30.

    [8] 教育部. 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EB/OL].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2023-05-22.

    [9] 劉貴華,岳偉. 論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作用[J]. 教育研究,2013,3412):10-17

    [10] 楊潤勇.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0-2020[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5

    [11] 根據中國教科院“教育大調研”課題組數據整理。

    [12] 根據《2022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計算得出。

    [13] 鄔志輝、秦玉友.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2[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2.12

    [14] 吳霓.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政策、實踐與對策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2005):59-68.

    [15] 根據《2021中國教育統計年鑒》計算得出。

    [16] 王陽. 藝體教師短缺根源在教育評價體系[N]. 法治日報,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10201/Articel04003GN.htm ,2021-02-01.

    [17] 姜麗娟,劉義兵. 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內生動力的生成及培育[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21,No.20205):79-83.

    [18] 申衛革. 鄉村教師文化自覺的缺失與建構[J]. 教育發展研究,2016,3622):47-52+57.

    《人民教育》2023年第13-14

    (吳霓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戰略與宏觀政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_男女高潮喷水在线观看_性欧美xxxx乳_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nav id="m3mpt"><center id="m3mpt"></center></nav>
  • <th id="m3mpt"></th>
    <th id="m3mpt"><track id="m3mpt"></track></th>
    <button id="m3mpt"><object id="m3mpt"></object></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