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是信息化、數智化時代背景下探索多樣化教學、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舉措。如何提升“形式與政策”課的時效性、針對性,關鍵在于以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之中,通過VR技術教學、APP應用教學和自我提升系統實踐教學,將“形勢與政策”課打造成為沉浸式、互動式體驗課。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課;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方式
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是信息化、數智化時代背景下探索多樣化教學、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舉措?!靶蝿菖c政策”課是大學生學懂弄通我國取得的經驗與成就、所處的時代方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深化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課程,是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解決自身實際問題的關鍵課程??刹扇§`活多樣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诖?,通過VR技術教學、APP應用教學、自我提升系統教學,實現“線上+線下”“靜態+動態”的課堂引領,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形勢與政策”課由結合提升到融合,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鮮活性、時效性、針對性,真正使大學生達到“知其性、信其道、行其事”。
運用VR技術教學,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感染力、感召力
當代大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對新奇事物關注度不斷提升,“形勢與政策”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學識需求,極大影響了教學效果。探究如何以行之有效的方式開展“形勢與政策”課,已成為迫切需要。VR技術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建立虛擬仿真體驗空間,使大學生更直觀、更形象、更深刻地感受教學內容,進而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感染力、感召力,引領學生由“知”到“信”的轉化。
一是以VR技術為載體,開展體驗式教學,達到學之有效?!靶蝿菖c政策”課旨在引導學生能夠透徹把握黨的歷史成就與經驗、國家七十余年來的輝煌歷程與實踐,引領學生了解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使學生在其中達到理論自覺、實踐自覺。VR技術能夠將“形勢與政策”課內容納入其中,配合開展體驗式教學,從而能夠以新奇性、獨特性而“緊抓”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功效。具體而言,VR技術能夠達到“形勢與政策”課的“靜態”與“動態”結合。靜態,是指學生可佩戴VR設備,通過設備成像即可靜態觀看內容,這里的靜態特指學生不需走動、活動,就能夠實現課堂內容的映射。從另一層面而言,VR設備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變學習積極性不高,對“形勢與政策”課不關注、不關心的局面。動態,是指學生可通過VR設備進行區域活動,與靜態區分于其必須開展動作才能進行內容學習,真正達到沉浸式體驗。例如,學生可在課堂內感受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過程,體驗“雪崩救人”“背鍋走長征”,真切體會爬雪山、過草地中的“行難”“食難”“御寒難”,感受革命意志,實現深度沉浸。如此,在VR技術教學之中,達到“靜態”與“動態”的結合,學生能夠在體驗式教學之中汲取“形勢與政策”課的重點內容,營造學習氛圍,達到以科技促教學的效果。
二是全方位構建虛擬仿真大空間,開展嵌入式教學,彰顯知之有道。虛擬仿真大空間區別傳統VR體驗的區域限制、線纜限制以及單人限制的缺陷,完美實現VR交互體驗。VR技術教學與“形勢與政策”課的結合,著力于VR大空間的拓展性與無限性,使學生足不出戶即可實現教學內容的掌握?!靶蝿菖c政策”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是使學生深刻了解黨的理論與實踐成果,VR大空間即可實現學生對此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例如,可將黨的一大到黨的十九大的理論與實踐進程設入VR大空間之中,學生從中可以認真觀看、學習、體驗黨的理論成果、建設實踐,從嘉興南湖到北京天安門,感悟黨的革命、建設與改革時期成果,堅定“四個自信”。同時,VR大空間能夠幫助學生精準理解國內外形勢,認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內涵,明晰熱點難點問題,深刻理解國家發展大勢。VR大空間的構建,一方面可以豐富“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從縱向之中強化學生對我國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學習,從橫向之中深化學生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進而達到縱向與橫向的融會貫通;另一方面,可以確?!靶蝿菖c政策”課內容的實時性與針對性,在課程大綱基礎上對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拓展、重點講授,以VR技術的專用性對內容進行嵌入,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學生在VR大空間課堂學習之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融會,在嵌入式教學中達到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實現入腦、入心。
三是以塑造大學生價值觀為指向,開展滲入式教學,明晰信之有益。VR技術的運用與施行,從根本上而言,就是開辟新的途徑、方式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產生興趣,真正把課堂內容與要求落實到自身的現實學習與生活之中,而非將其作為“重負”。VR技術完全可以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納入其中,從而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自身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意識。VR技術教學以一種新奇的、鮮明的課堂教學方式而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對強化學生對我國基本國情、政策與方針的了解有著關鍵作用。VR技術教學的開展與應用,可從不同層次與角度形成對學生主體的引導作用,它能夠以圖像呈現、視頻播放以及情緒引導而作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從而對學生的自我意識產生內容傳遞與情緒表達,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產生積極反饋。VR技術教學,將價值觀引導滲入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引領學生從課堂之中深入踐行至現實生活中,“形勢與政策”課由外化灌輸轉向內化汲取,促使學生由“不知”深入到“知”,由“知”達到“信”,最終培養學生達到“識其道、明方向、修美德”的個體品質。
運用APP應用教學,實現課堂內容內化于心
“形勢與政策”課實驗教學APP,是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推動其形成科學的思維模式的“助力器”?!靶蝿菖c政策”課實驗教學APP應用以課程內容為導向,以開發系列模塊為抓手,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重點,引導學生通過APP應用即可實現課堂內容內化于心,使學生鑄就愛國意志,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切實為師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數字化資源?!靶蝿菖c政策”課實驗教學APP能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顛覆以往手機影響課堂教學的認知,使手機成為促進學生樹立自我意識、堅定理想信念的“法寶”,成為教學“利器”。更進一步而言,“形勢與政策”課實驗教學APP更能夠貼近學生,引發學生共鳴,一改以往“照本宣科”式教學,使課堂“活起來”“火起來”,在“信”的基礎上實現“意”的確立,樹牢學生意志品質。
一是有助于推動數字化資源融入學生生活,使手機成為教學“利器”?!靶蝿菖c政策”課要達到指導、引領學生的目的,就需要從學生生活本身入手,對學生所求、所想進行透徹把握,正確審視學生的價值訴求,真正把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生活主體,引領其認清自身責任與使命。當今時代,手機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日益加深。發揮“形勢與政策”課開展的針對性、有效性,就必須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創新教學方式,開展APP應用教學?!靶蝿菖c政策”課實驗教學APP旨在將課程內容內置于手機應用之中,學生可在課堂中使用手機進行課程學習,其中包含課前預習、課中探討以及課后練習三個層面,同時可以在APP中進行課程考試。如此,將學生的生活特點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手機不再成為影響課堂教學的“枷鎖”,而成為教學“利器”,實現了“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方式的轉化,學生更易接受教學內容與方式,達成態度轉向、情感轉化。
二是遵循“應用為王”,引發學生共鳴,使課堂“活起來”“火起來”。要堅持“應用為王、服務至上”。這就對“形勢與政策”課實驗教學APP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與指向,如果僅僅是為了達到教育信息化而不遵循學生需求、教育規律,那么就會產生“教而無用”“學而無效”的結果?!靶蝿菖c政策”課實驗教學APP從根本上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需不需要、認不認可為根本遵循,以推動課堂教學個性化、鮮明化為著力點,真正把服務學生作為宗旨?!靶蝿菖c政策”課實驗教學APP除了可將課程內容置于其中,亦可將紅色電影、黨史故事、模范事跡等內容納入其中,學生可進行觀看學習。同時,將黨和國家的理論成果、建設實踐,國內外形勢、熱點問題制作成小視頻進行展示,使學生更易汲取其中內容,使課堂“活起來”,更進一步而言,使用APP應用教學,更有助于開展課堂討論,學生可在互動式課堂教學中培養個人的辯證思維,在探討與辯論之中提升個人品質,使課堂“火起來”。
以現代信息技術助力,為學生提供自我提升的環境與空間
學生實現了由“知”到“信”的內生轉化,達成了“意”的自我堅定,繼而需審視的是如何將“知”“信”轉化為自身的“行”,從而實現由內生到外化的轉向?!袄碚摗辈唤洝叭罕姟闭莆?,就不會成為“物質力量”?!靶蝿菖c政策”課如果只致力于理論的闡釋、內容的傳遞,學生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實踐,也無法達到良好的育人效用?;诖?,推動開展自我提升系統教學,已成為學生將理論由內向外轉化的關鍵環節。自我提升系統,即教師、學生可借助電腦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實踐講演,預先在系統中設定標準,通過攝像頭對自我儀態體態進行記錄,進而對照設定標準進行自我改善、提升,對低分的環節進行改進,以現代信息技術助力教師預講方式,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自我提升的環境與空間,實現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一是借助自我提升系統深耕課堂,樹立學生主體意識。自我提升系統教學的開展,將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實踐性,這個“實踐”,是指教師在實踐中深化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是指學生在對照中實現自我提升、將課堂內容轉化為自身的內生動力。教師在自我提升系統的指導下,可以提前對課堂效果進行預設,著重對課堂內容的教授,“從一個問題切入,把一個問題講深,最后觸類旁通”,進而完善自我的儀態體態,能夠以一個完美的姿態進行課堂教學,提升自我親和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另一層面而言,學生通過自我提升系統,可以改善個人心態,從容應對面試、演講等場合,消除畏難情緒。就“形勢與政策”課程而言,學生可作為主體進行內容講演,轉變為主動學習,這樣更易使同一群體接受課程內容,確立其主體意識。
二是以自我提升系統引領實踐,實現主體意識到行為轉化。由“意”到“行”是一個從自我意識到自我行為的遞進,是從意識到行動的深層次轉化。自我提升系統通過把“形勢與政策”課內容落實于學生活動之中,引導學生從“自發”走向“自覺”,從“應然”走向“實然”。學生通過自我提升系統,將理論轉化為自我行動的指南,將課程內容轉化為自己透視事物的“眼鏡”,從而能夠正確審視各種事物,敢于同錯誤思潮作斗爭,實現課程內容從自我內化走向外化實踐。學生在此過程中確立了主體意識,不再是作為傳統的受教育者而存在,而是自身成為自己學習的主體,是自身的學習生活決定自我意識,自覺成為腳踏實地、肩負使命、堅定信念的新時代各項事業的建設主體。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切實發揮“形勢與政策”課的時效性、針對性、鮮活性特質,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通過引導學生深化理解當代理論與建設,其自身實現由“知”到“信”再到“行”的深層次遞進。VR技術教學、APP應用教學、自我提升系統教學與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融合,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方式創新,營造當代中國的理論與實踐無處不在的時空,真正把學生認不認可、需不需要作為著力點,使學生真學、真信、真用?,F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不再置于傳統的結合層面,而是互相融合,成為一體,學生通過現代技術與課堂教學,在認知與情感中融為一體,達到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從而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本文為2017年度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協同建設研究”(17JDSZK0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徐秦法 常劼,單位:廣西大學】
原載2022年第13/14期《中國高等教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ubemateyoutubedownloaderapps.com All Rights Reserved.